五岳年来梦已虚,凭君犹自忆匡庐。
归途倘过东林社,好寄渊明一纸书。
五岳年来梦已虚,凭君犹自忆匡庐。
归途倘过东林社,好寄渊明一纸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名为《赠王广文还馀姚四首时广文以徵其伯父阳明先生像赞至(其四)》。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广文即将返回余姚的不舍之情,以及对王广文伯父阳明先生的怀念与敬仰。
首句“五岳年来梦已虚”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五岳比作心中的梦想,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梦想似乎变得空洞无物,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着,“凭君犹自忆匡庐”一句,通过提及庐山(即匡庐),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庐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常被用来象征友谊和山水之美的永恒。
“归途倘过东林社,好寄渊明一纸书”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王广文归途中,能够经过东林寺,并且寄一封书信给陶渊明,以此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名刹之一,而陶渊明则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田园生活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向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石溜寒泉山色阴,我来本不为花寻。
愿分一滴清泉水,尽涤平生尘垢心。
虚洞迂风桥畔过,急滩泻月水痕深。
襟期难与凡人道,好和沧浪濯足吟。
秋日吐微明,寒叶堕半碧。
娟娟竹弄影,冉冉香引脉。
窗明棐几净,水石涵虚白。
茶开睡足眼,苔上懒行屐。
屋寒无燕雀,岂独少宾客。
顾我警露鹤,伫此辽天翮。
相对虽不言,孤高比三益。
迩来世外心,渐觉眼界窄。
儿时喜功名,今念真戏剧。
平生翻羹手,欲烂谁能炙。
岂待二顷田,初无一廛宅。
第当营糟丘,努力期百尺。
颓然寄疏慵,坐看驹过隙。
韩郎食不足,苦心定谁惜。
那知落英繁,吾食岂无夕。
举手谢飞鸢,一鼠何劳嚇。
少年奇志,笑功名画虎,文章刻鹄。
永夜漫漫悲昼短,难挽苍龙衔烛。
飞藿飘零,浮云迁变,过眼邮传速。
昔人真意,眇然千载谁属。
犹喜二子当年,诸公籍甚,赏云和孤竹。
翰墨流传知几许,遗响宫商相续。
梦里京华,不须惊叹,春草年年绿。
赤霄归去,更看奔电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