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海攀留不觉秋,轻装泣别独西游。
朝朝鸟语调莺舌,夜夜风声撼石头。
亦愿蜡灰从此冷,又愁雁帛有时休。
踟蹰进退真无那,始信抽刀难断流。
沪海攀留不觉秋,轻装泣别独西游。
朝朝鸟语调莺舌,夜夜风声撼石头。
亦愿蜡灰从此冷,又愁雁帛有时休。
踟蹰进退真无那,始信抽刀难断流。
这首诗《凤吹二十四首(其十)》由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沪上与友人分别后,独自西行的旅程,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首句“沪海攀留不觉秋”,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上海,以及季节——秋天,暗示了离别的氛围。女子在繁华的都市中与朋友依依不舍地告别,时间仿佛静止,她没有察觉到季节的更迭。
接着,“轻装泣别独西游”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轻装简行,带着泪水与朋友告别,独自踏上西行的旅途。这一句通过“泣别”和“独”字,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悲凉与孤独。
“朝朝鸟语调莺舌,夜夜风声撼石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白天的鸟语莺啼与夜晚的风声交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然而,这些美好的自然声音并未能冲淡女子心中的离愁,反而更加凸显了她的孤独与哀伤。
“亦愿蜡灰从此冷,又愁雁帛有时休”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的忧虑。她希望自己的情感如同蜡烛的灰烬一样冷却,不再燃烧,但又担心远方的亲人或友人的书信会带来更多的思念与牵挂。
最后,“踟蹰进退真无那,始信抽刀难断流”两句,以女子在旅途中犹豫不决的状态,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情。她意识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割断心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是一条无法逆转的情感之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女子在离别与思念中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吴妍因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归棹下湟川,扁舟去若仙。
奇峰争插岸,怪石尽撑天。
刻画神工似,雕虫物象全。
孤根斜竖笋,侧叶倒垂莲。
碍日仙幢起,嵌空佛座悬。
阳崖飞盖舸,暗穴下浇泉。
忽向山阴道,频回剡曲船。
祇言疲应接,无事久攀援。
游客难名状,图经失品诠。
不缘诗里画,胜绝若为传。
问讯壶中隐,移家傍紫冥。
世传医国业,囊挟度人经。
素女留丹诀,真人葆性灵。
录从新注续,方启世途醒。
鼎畔敲云母,松根斸茯苓。
雌雄铅汞用,龙虎坎离扃。
药臼偏临水,茶垆半倚屏。
焚香开紫诰,盥手诵黄庭。
胜日云鸾舞,齐年海鹤形。
儿孙何用祝,华烛礼坛星。
圣人弘在宥,优诏出都官。
炎月遵周令,薰风叶舜弹。
持衡臣道直,解网主恩宽。
折用片言易,仁从三宥难。
随车宜郑守,相国有袁安。
六月繁霜远,当空赤电盘。
浮凉消郁祲,积闰长新澜。
明照覆盆隐,波添涸辙欢。
鸠司风竞爽,槐市夏偏寒。
解泽弥天降,需云大地观。
吕条元慎罚,虞典欲胜残。
尚想囹空日,应同画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