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发湟川》
《发湟川》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排律

归棹下湟川,扁舟去若仙。

奇峰争插岸,怪石尽撑天。

刻画神工似,雕虫物象全。

孤根斜竖笋,侧叶倒垂莲。

碍日仙幢起,嵌空佛座悬。

阳崖飞盖舸,暗穴下浇泉。

忽向山阴道,频回剡曲船。

祇言疲应接,无事久攀援。

游客难名状,图经失品诠。

不缘诗里画,胜绝若为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沿湟川而下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首句“归棹下湟川,扁舟去若仙”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仿佛驾着小舟,穿越于仙境之中。接下来,“奇峰争插岸,怪石尽撑天”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两岸山峰与怪石的雄伟壮观,它们或直插云霄,或横亘天地,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刻画神工似,雕虫物象全”则进一步赞美了这些自然景观的精妙与完整,仿佛是大自然的精心雕琢之作。接着,“孤根斜竖笋,侧叶倒垂莲”通过具体的植物形象,如斜立的竹笋和倒挂的莲花,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生命力。

“碍日仙幢起,嵌空佛座悬”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宗教文化巧妙融合,仙幢与佛座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宗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阳崖飞盖舸,暗穴下浇泉”则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山崖与隐藏在暗处的泉水,对比鲜明,富有动态感。最后,“忽向山阴道,频回剡曲船”两句,表达了诗人随波逐流,悠然自得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曲折与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湟川沿途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中的自由与宁静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冷照碧潭闲不极,静当青汉影弥分。

卷舒终合为霖雨,不向阳台惑楚君。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六十二

灵龟未兆之际,黑豆未芽已前,道得一句,盖地盖天,犹未是无师句自然句。

秋风高,秋空阔,雪峰何曾桶底脱。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六十九

正旦令晨,物物咸新。

衲僧应时纳祐,不是和光同尘。

柏树子,麻三斤,死柴头上放阳春。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八十七

二千年前,毗蓝园里。地动山摇,祸胎忽起。

云门瞎棒打不死,后代儿孙空切齿。

休切齿,杓柄短长,浇泼在你。

(0)

骚词·其一

获印兮汾阳,结茆兮湘之岗。

湘之岳兮帝宫谒帝,帝不敢骄兮奔魑魅而走蜚龙。

余行兮余意,一笑兮足惊一世。

人不知兮谓余立异,岂人见兮胜帝。

调古兮湘童,大道兮壶之中。

白璧苍蝇兮何污,噤不敢陈兮君怒。

苍苍上兮皇皇下,乐莫乐兮郴之土。

藐郴城兮楚涯,身非余兮辱余奚为。

策空鸣兮余去,人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

生可玩兮不可留,宛故庐兮风翛翛。

(0)

破衲

破衲褴襂两鬓霜,耳边谁管俗雌黄。

自骑驴鍊推敲字,不与人知安乐方。

五柳传中寻靖节,孤桐声里见嵇康。

深山敢叹无知己,饥食松花死亦香。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