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
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
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
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画面。开篇“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两句,通过对比农作物和果树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各类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人们追求个人利益而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而忽视基本生活需要的粮食作物。这里,“竞栽桃李春”还隐含着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即人们更倾向于追逐眼前的利益而非长远之计。
接下来的“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经济行为背后的社会矛盾。诗人指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即便是辛勤劳作的农民,也不得不把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转向其他更能带来收入的活动,如制作并销售花卉。这不仅体现了农业生产与商业活动相结合的历史趋势,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农业生产与商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