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来岂敢道能诗,一见何因便解颐。
乡国三千里离别,杯盘七十日相知。
送人江外马驮妓,垂钓寺中鱼竭池。
别后中秋又重九,与谁赏月咏东篱。
鼎来岂敢道能诗,一见何因便解颐。
乡国三千里离别,杯盘七十日相知。
送人江外马驮妓,垂钓寺中鱼竭池。
别后中秋又重九,与谁赏月咏东篱。
诗人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展开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别离之作。"鼎来岂敢道能诗,一见何因便解颐",表面上看似自谦,却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的相知极深,能够一见如故,即刻心领神会。这不仅是对诗艺的自信,更是一种深厚情感的流露。
"乡国三千里离别,杯盘七十日相知",这里的数字使用颇具象征意味。三千里的距离,不仅指物理上的远离,更隐喻了心灵之间难以弥补的空白。而七十日的交往,则彰显了短暂而珍贵的友情时光。
"送人江外马驮妓,垂钓寺中鱼竭池",诗人通过具体的送别场景,将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深描绘得淋漓尽致。江边、马驮、垂钓寺等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境。
"别后中秋又重九,与谁赏月咏东篱",这里的中秋佳节,本应是团圆之时,但诗人却独自一人,面对明月,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咏东篱"一词,更显得出一种淡淡的孤寂和无尽的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巧的情感铺陈和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不失温婉的情感世界。诗人在短暂的相处中寻得知音,在别离后又以月为媒,寄托着对友人的无限思念。
绿树浮萍合,青山画障开。
登临共今古,壮观杂欢哀。
长日消棋局,微风引酒杯。
浮云满西北,容易雨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