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半依村,先生气貌尊。
若非迎好客,长是掩柴门。
觅句行山影,披蓑钓月痕。
固贫年八十,惟得令名存。
住屋半依村,先生气貌尊。
若非迎好客,长是掩柴门。
觅句行山影,披蓑钓月痕。
固贫年八十,惟得令名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山村的先生形象,他的住处半掩于村庄之中,显示出一种宁静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他并非总是主动迎接访客,而是常常关闭柴门,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喜欢在山间漫步寻找灵感,甚至在月光下披着蓑衣垂钓,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诗文创作的热爱。
诗人赞赏这位先生虽然贫穷,但年纪已至八十,却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清誉,他的名字因此得以流传。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李商叟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的隐士风范,展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两京初驾小羊车,憔悴江湖岁月赊。
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
妖魂艳骨千年在,朱弹金鞭一笑哗。
寄语毡裘莫痴绝,祁连还汝旧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