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移得碧云根,幻出壶天景象新。
盆沼更看波涨绿,细蒲芳草一般春。
几年移得碧云根,幻出壶天景象新。
盆沼更看波涨绿,细蒲芳草一般春。
这首诗描绘了陈洪谟在明代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与艺术再现。诗中“几年移得碧云根,幻出壶天景象新”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碧云之根的移植比喻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如同仙境般的景象,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这里,“碧云根”象征着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物,而“壶天景象新”则暗示了通过巧妙的布置和组合,能够创造出一个与世隔绝、充满生机与美感的小天地。
接下来的“盆沼更看波涨绿,细蒲芳草一般春”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这种小天地内的生动景象。盆沼中的水波在阳光下泛起绿色,细蒲和芳草在春日里竞相生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意。这里的“盆沼”、“细蒲”和“芳草”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致,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与和谐的“壶天”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人类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喧卑从宦出喧卑,别画能琴又解棋。
海上春耕因乱废,年来冬荐得官迟。
风中夜犬惊槐巷,月下寒驴啮槿篱。
孤散恨无推唱路,耿怀吟得赠君诗。
马头宝峰,秀塞寒空。有叟有叟,真隐其中。
无味醍醐,亦非般若。白趾碧目,数百潇洒。
苦竹大于杉,白熊卧如马。金钟撼壑,布水喷瓦。
芙蓉堂开峰月入,岳精踏雪立屋下。
伊余解攀缘,已是非常者。更有叟,独往来,与我语。
情无刚彊,气透今古。竹笠援补,芒鞋藤乳。
北风倒人,乾雪不聚。满头霜雪汤雪去,汤雪去。
无人及,空望真气江上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