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把卷石栏边。瘦影爱婵娟。
碧鲜不受纤尘污,又何须、楚些轻镌。
多谢髯翁妙语,为予先定林泉。
无须更觅软行缠,清境可忘年。
萧疏只在横窗外,响珑玲、摆月摇烟。
吟到三更时候,此君相伴无眠。
秋来把卷石栏边。瘦影爱婵娟。
碧鲜不受纤尘污,又何须、楚些轻镌。
多谢髯翁妙语,为予先定林泉。
无须更觅软行缠,清境可忘年。
萧疏只在横窗外,响珑玲、摆月摇烟。
吟到三更时候,此君相伴无眠。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里诗人独自在石栏边阅读的情景,通过“瘦影爱婵娟”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感受和审美情趣。诗人以“碧鲜不受纤尘污”表达出对自然纯净之美的向往,而“又何须、楚些轻镌”则流露出对文字雕琢的淡然态度,认为无需过分修饰,自然之美已足够动人。
“多谢髯翁妙语,为予先定林泉”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智慧的感激,以及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无须更觅软行缠,清境可忘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追求,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似乎变得不再重要。
后半部分“萧疏只在横窗外,响珑玲、摆月摇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画面,窗外的景物在月光下轻轻摇曳,增添了诗的意境。最后,“吟到三更时候,此君相伴无眠”点明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即使夜深人静,也因有自然相伴而无法入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依恋和内心的宁静平和。
悲欢绝念,视听忘怀,从初号曰希夷。
不晓根源,刚强说是谈非。
百般拈花摘叶,谩徒劳、使尽心机。
这些事,算人人易悟,个个难依。
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上士无争,只要返朴除疑。
冥冥放开四大,把尘劳、一旦纷飞。
认得后,管教贤、拍手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