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蟋蟀共悲凉,病木飘残托腐肠。
邻媪秋来借灯火,行人夜语怨参商。
啼残红叶催霜雨,吟傍黄花饮露香。
商榷秋风与秋月,腹中那有许雌黄。
西风蟋蟀共悲凉,病木飘残托腐肠。
邻媪秋来借灯火,行人夜语怨参商。
啼残红叶催霜雨,吟傍黄花饮露香。
商榷秋风与秋月,腹中那有许雌黄。
这首元代诗人李孝光的《和张颜乐秋夜闻蛩》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与感慨。
首联“西风蟋蟀共悲凉,病木飘残托腐肠”以西风和蟋蟀的悲鸣起笔,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病木飘零,腐肠寄生,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衰败景象,同时也暗含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颔联“邻媪秋来借灯火,行人夜语怨参商”则转向对人情的描绘。邻家老妇在秋夜借灯火取暖,行人深夜交谈,却因彼此间的关系疏远(参商星宿不相合,象征关系紧张)而心生怨恨,这一对比,既表现了人间的温情,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
颈联“啼残红叶催霜雨,吟傍黄花饮露香”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意境。红叶被秋风摧残,霜雨降临,黄花在露水的滋润下散发香气,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
尾联“商榷秋风与秋月,腹中那有许雌黄”以议论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秋月的思考,认为在这自然的更迭中,人心的评价与判断(雌黄,古代用于涂改文字的材料)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性和人生价值的相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桃花下美人过。
寒泉未必能胜此,奈有银瓶素绠何。
百历冰霜年少日,一钱生死感人恩。
饥寒岁暮亲垂老,风浪江干日已昏。
祷佛炉烟归未绝,极天坟树远无痕。
天涯又怆清明近,麦饭何时拜墓门。
江波滚滚去如箭,下滩正急上滩慢。
江树十月红如花,西边翠竹东白沙。
山脚断崖山嘴路,人家半在山腰住。
一峰落叶一峰云,日日开门阅朝暮。
朝朝暮暮往来舟,前日少年今白头。
白头人去少年在,山青青青江自流。
一峰掘起天当中,撑拄元气开鸿濛。
左右阖辟两巨壑,径路各绝风云通。
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水交山断置人家,松响溪声动窗几。
岩高谷迥居无邻,松林有路无行人。
岂非高士尝避秦,自此千载无问津。
又疑灵境与世隔,乃是天地神物之所珍。
我家龙眠东,西望两谷口。
每至夕阳时,岚光纷照牖。
日月逝矣身今衰,芒屦竟隔青崔嵬。
却寻图中幽谷到穷处,忽有数峰天际来。
张君画山最得古人妙,俯视百年画史皆尘埃。
人家收得尺绢素,屈指不数王麓台。
何况林卉与翎羽,扰扰俗工何足取。
韩干戴嵩堪障壁,徐熙周昉遗儿女。
落落平生山水情,移将看画亦眼明。
于今安得张君死复生,与余结茅共对青山青。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清·姚鼐】一峰掘起天当中,撑拄元气开鸿濛。左右阖辟两巨壑,径路各绝风云通。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水交山断置人家,松响溪声动窗几。岩高谷迥居无邻,松林有路无行人。岂非高士尝避秦,自此千载无问津。又疑灵境与世隔,乃是天地神物之所珍。我家龙眠东,西望两谷口。每至夕阳时,岚光纷照牖。日月逝矣身今衰,芒屦竟隔青崔嵬。却寻图中幽谷到穷处,忽有数峰天际来。张君画山最得古人妙,俯视百年画史皆尘埃。人家收得尺绢素,屈指不数王麓台。何况林卉与翎羽,扰扰俗工何足取。韩干戴嵩堪障壁,徐熙周昉遗儿女。落落平生山水情,移将看画亦眼明。于今安得张君死复生,与余结茅共对青山青。
https://shici.929r.com/shici/N8jDT8JPky.html
村黑畏冲虎,且复归柴门。
风林月未出,宿鸟争且喧。
浮云忽断续,万丈飞金盆。
湛湛天宇高,光气相吐吞。
我行月还逐,是身亦无根。
试求不死药,飞腾同久存。
老妻有斗酒,洗盏当前轩。
酌酒消我忧,万事俱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