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半角隐斜阳。梧桐庭院招凉。
何时梦入水云乡。一枕黄粱。
明月良宵隐隐,藕花香忆潇湘。多情秋士更神伤。
搅断柔肠。
青山半角隐斜阳。梧桐庭院招凉。
何时梦入水云乡。一枕黄粱。
明月良宵隐隐,藕花香忆潇湘。多情秋士更神伤。
搅断柔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感伤的画面。"青山半角隐斜阳",写出了夕阳西下时分,青山的一角被余晖染成暖色调,显得格外静谧。"梧桐庭院招凉",庭院中的梧桐树在傍晚时分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转换。
"何时梦入水云乡",诗人表达了对梦境中理想化的地方——水云乡的向往,可能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一枕黄粱",则借用了成语"黄粱美梦",寓意短暂而美好的幻想。
进入夜晚,"明月良宵隐隐",明亮的月光透过云层,朦胧而诗意。"藕花香忆潇湘",藕花的香气让人想起遥远的潇湘之地,勾起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或故土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多情秋士更神伤。搅断柔肠",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多情的秋天读书人,他的心弦被这秋景触动,情感更为敏感,内心深处充满了哀愁,仿佛连柔肠都被这秋意所搅动,表达了深深的忧郁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洪炳文的细腻情感和审美情趣。
官船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
腰折竟辞彭泽米,眉攒宁种远公莲。
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
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
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传。
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
淡月晃书窗,夜静云撩乱。
敧枕萧萧听雪声,落叶閒阶满。
清晓独开门,淡荡东风软。
诗句成时堕渺茫,眼底江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