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母祝语.长春花诗》
《王母祝语.长春花诗》全文
宋 / 王义山   形式: 古风

东风不与世情同,多付春光向此中。

叶里尽藏云外绿,枝头剩带日边红。

百花能占春多少,何似春颜长自好。

清和时候卷红绡,端的长春春不老。

(0)
注释
东风:春风。
世情:世俗的情感或氛围。
春光:春天的阳光和景色。
此中:这里。
叶里:树叶之中。
云外绿:云层之外的绿色。
枝头:树枝顶端。
日边红:太阳附近的红色。
百花:各种花儿。
占春:占有春天。
春颜:春天的色彩或景象。
长自好:永远保持美好。
清和:气候温和。
红绡:红色的薄绸,比喻花朵。
端的:确实。
长春:永恒的春天。
春不老:春天永不衰老。
翻译
东风不与世俗相同,将大部分春光赋予了这里。
树叶藏着云外的翠绿,枝头残留着日边的红艳。
百花能占据春天几分,哪比得上春色常驻的美好。
在清和的季节里,花朵如同红绡般展开,春天的确长久且不会老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东风和春光的描写,表达了对长春不老主题的赞美。诗中采用了隐喻手法,如“叶里尽藏云外绿”、“枝头剩带日边红”,既形象地展现了植物在春天的生长状态,又通过这些自然景物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百花能占春多少,何似春颜长自好。”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哲理,即自然界的春色永远比人间的繁华更加持久和美好。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生命力。

“清和时候卷红绡,端的长春春不老。”结尾两句则直接赞颂了长春不老的理想状态,通过对细致生活情景的描写,如同在温暖安宁的时光中轻轻翻动着红色的丝绸,诗人寄寓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是一篇颂扬春天之美和生命之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义山
朝代:宋   字:元高   号:稼村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生辰:1214——1287

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猜你喜欢

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0)

夏日

晓荷承坠露,晚岫障斜阳。

树下地常荫,水边风最凉。

蝉移惊鹊近,鹭起得鱼忙。

独坐观群动,闲消夏日长。

(0)

减字浣溪沙/浣溪沙·其十三

两点春山一寸波。当筵娇甚不成歌。

动人情态可须多。

金井露寒风下叶,画桥云断月侵河。

厌厌此夜奈愁何。

(0)

万幻犹馀泪是真,轻弹能湿大千尘。

不辞见骨酬天地,信有吞声到鬼神。

文叔同仇惟素枕,冬郎知己剩红巾。

桃花如血春如海,梦里西台不见人。

(0)

少年游·其二黄钟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0)

浪淘沙令·其一与前人

有约泛溪篷。游画图中。沙鸥引入翠重重。

认取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一笑两衰翁。

莫惜从容。瓮醅灰芋雪泥菘。

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