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官舍汴州城,一见乡人一怆情。
赖有寒毡留客坐,可无春酿与君倾。
北来山水登临倦,南去音书感慨并。
何日吴淞江上住,两蓑烟雨钓舟横。
五年官舍汴州城,一见乡人一怆情。
赖有寒毡留客坐,可无春酿与君倾。
北来山水登临倦,南去音书感慨并。
何日吴淞江上住,两蓑烟雨钓舟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本立所作的《次韵贝原翚留别(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五年官舍汴州城,一见乡人一怆情。”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在汴州城的官舍重逢,却因离别在即而感到悲伤。这里通过时间的跨度和地点的特定,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强化了离别的哀愁。
颔联“赖有寒毡留客坐,可无春酿与君倾。”转而描述了诗人设宴款待友人的场景,以“寒毡”和“春酿”为意象,既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相聚不易的感慨。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将离别的伤感转化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颈联“北来山水登临倦,南去音书感慨并。”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诗人提到自己曾多次北上欣赏山水之美,如今却因友人的离去而感到疲惫,同时对未来的音信往来充满感慨。这一联通过“北来”与“南去”的对比,以及“山水登临”与“音书感慨”的并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尾联“何日吴淞江上住,两蓑烟雨钓舟横。”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诗人想象着与友人一起在吴淞江畔定居,共同度过悠闲自在的日子,通过“两蓑烟雨钓舟横”的画面,展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贺鹊冰檐绕。伴华堂、两催妆束,音传青鸟。
瑞气沉烟金鸭袅。脆管繁弦迭奏。
拥出个、仙娥窈窕。秋水芙蓉相映照。
算人间、天上真希少。肌玉润,臂金瘦。
仙郎况是青春调。向鸳鸯、彩丝结就,同心巧。
料想梅花先得了。昨夜一枝开早。
无地著、许多欢笑。准拟计台魁鹗表。
著青衫、跃马长安道。一百岁,一双好。
摧残万物,不忍临轩槛。待得春来是早晚。
向纷纷、雪里开,一枝见。清香满。漏泄东君先绽。
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只这些儿意不浅。
怎禁他,澹澹地、匀粉弹红,争些儿、羞杀桃腮杏脸。
为传语、东风共垂杨,奈辛苦,千丝万丝撩乱。
雨洗桃花,风飘柳絮,日日飞满雕檐。
懊恼一春幽恨,尽属眉尖。
愁闻双飞新燕语,更堪孤枕宿酲忺。
云鬟乱,独步画堂,轻风暗触珠帘。多厌。
晴昼永,琼户悄,香销金兽慵添。
自与萧娘别后,事事俱嫌。
短歌新曲无心理,凤箫龙管不曾拈。
空惆怅,长是每年三月,病酒恹恹。
意一仙翁,自紫府中,出游戏身。
看脊梁铁铸,担当社稷,精神玉炼,照映乾坤。
谏省伏蒲,紫垣直笔,硬语曾惊天上人。
福身去,建红牙兼纛,南海之滨。天公偏福吾闽。
遣夜锦开藩为帅臣。
记前回散了,几多饭碗,如今积了,千万禾囷。
心与天通,阴功无量,直待时来秉化钧。
年年宴,在人正次日,寿庆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