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如银瓮万兵环,怅望孤城野蓼间。
池面绿阴通易水,楼头青霭见狼山。
渔舟掩映江南浦,使驿差池古北关。
雅爱六韬名将在,塞垣无事虎貔閒。
城如银瓮万兵环,怅望孤城野蓼间。
池面绿阴通易水,楼头青霭见狼山。
渔舟掩映江南浦,使驿差池古北关。
雅爱六韬名将在,塞垣无事虎貔閒。
这首诗描绘了雄州南门外的壮丽景象和边塞的宁静气氛。首句"城如银瓮万兵环"以比喻手法,将城池比作巨大的银瓮,周围环绕着众多士兵,显示出军事防御的森严。"怅望孤城野蓼间"则流露出诗人对孤城的感慨,以及对野外蓼草丛生的寂寥之感。
"池面绿阴通易水,楼头青霭见狼山"两句,通过描写池塘水面的绿色树荫直连到易水,楼阁之上青色的云雾中可见狼山,展现了自然景色与边关地理的交融,富有诗意。
"渔舟掩映江南浦,使驿差池古北关"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与北方边关的对比,渔舟点缀在江南水边,而古老的驿站则位于北关,展现出地域的多元风貌。
最后两句"雅爱六韬名将在,塞垣无事虎貔闲"表达了诗人对有才智的将领的敬仰,以及对边疆安宁的欣慰,用"虎貔闲"形容守卫者们在和平时期显得闲适有力,寓意边疆稳定,国家安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雄州南门的景象,既有边防的威严,又有生活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边关治理的赞赏和对和平的向往。
宣和之末予始生,遭乱不及游司并。
从军梁州亦少慰,土脉深厚泉流清。
季秋岭谷浩积雪,二月草木初抽萌。
夏中高凉最可喜,不省举手驱蚊虻。
藏冰一出卖满市,玉璞堆积寒峥嵘。
柳阴夜卧千驷马,沙上露宿连营兵。
胡笳吹堕漾水月,烽燧传到山南城。
最思出甲戍秦陇,戈戟彻夜相摩声。
两年剑南走尘土,肺热烦促无时平。
荒池昏夜蛙閤閤,食案白日蝇营营。
何时王师自天下,雷雨澒洞收搀抢。
老生衰病畏暑湿,思卜鄠杜开柴荆。
曩岁榜扁舟,万里归自蜀。
五月下瞿唐,六月过浮玉。
于时始识公,一笑忘暑毒。
羽扇临清流,华觞跋红烛。
一别十五年,去日如电速。
孤生晚还朝,敛退惭陆陆。
要津非所冀,见公心自足。
斥归又七载,衰病将就木。
造物哀其穷,公来位岳牧。
每见语谆谆,与世异寒燠。
圣朝方急贤,登用及钓筑。
如公实旧德,顾岂待梦卜。
初闻一札下,已报四辈趣。
悬知新天子,虚怀须启沃。
愿公论其大,始为天下福。
即宣垂拱麻,宁复摛文宿。
黄雀头颅羞五鼎,狄鱼眼眶参隽永。
两螯何罪蟹丧躯,一脔可怜牛断领。
霜刀斫脍几许痛,公子方誇醉魂醒。
物生怖死与我均,砧几流丹只俄顷。
哀哉堂堂七尺身,正坐舌端成业境。
豪华只可誇仆妾,报应那知类形影。
世间扰扰何时了,一念超然差若颖。
不妨瓦钵饱晚菘,更汲山泉试春茗。
六十齿发衰,岁月如逝波。
秦王酒瓮边,知复几经过。
欣然舍画楫,仄步扪青萝。
一径入幽谷,四面闻樵歌。
白云忽破碎,翠木相荡摩。
潋潋春塘满,柳阴戏双鹅。
浮生百忧中,此乐顾岂多。
日暮吾其归,已恐烂斧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