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送人》
《九日送人》全文
唐 / 李嘉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

水澄千室倒,雾卷四山长。

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

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

(0)
翻译
阳光明媚应该是重阳节,登高台上让我心生思乡之情。
清澈的水面映照出千户人家,雾气缭绕使四周的山峦显得绵延无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加感受到节日的约束,秋菊也因寒露而半黄了。
想到即将离别,还未分别,我已经泪湿衣裳。
注释
晴景:晴朗的天气。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的登高赏菊节日。
高台:高楼或者观景台。
怆:悲伤,凄凉。
远乡:远方的家乡。
水澄:水清澈见底。
千室:千家万户。
雾卷:雾气翻滚。
四山长:四周的山峦连绵不断。
受节:承受节日的气氛。
人逾老:人越上年纪。
惊寒:因寒冷而感到惊讶。
菊半黄:菊花已经半黄,暗示秋天的到来。
席前:宴席之前。
愁:忧虑,感伤。
别:离别。
已沾裳:已经湿润了衣裳,形容心情悲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重阳节气的景象,充满了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晴景应重阳"一句直接设定了季节背景,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是秋天的一个重要节气,常与登高望远、赏菊花等活动相联系。诗人站在高台上,看着远方的家乡,心中充满了思乡的情感。

"水澄千室倒"和"雾卷四山长"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清澈的水面和缭绕的山间雾气。水面如镜,可以看到对岸房屋的倒影;而山间的雾气则拉长了山脉的轮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受节人逾老"一句表明时光易逝,岁月匆匆,而"惊寒菊半黄"则是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重阳时节,菊花正当季,但因凉气渐重而变得半青半黄。

最后两句"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席间饮宴,本应欢聚,却不禁为即将分别的情景感到忧愁。而且,这份离别的忧愁如同湿润了衣摆一般,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

作者介绍

李嘉祐
朝代:唐   字:从一   籍贯:赵州(今河北省赵县)   生辰:748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猜你喜欢

良乡道中二首·其二

名郡拱皇畿,龙泉澹翠微。

雉闉经岁古,雁塔入云巍。

阳气蒸春陇,轻寒切晓衣。

望诸留故迹,高蹈独知几。

(0)

前题再咏

稀见曾吟诗韵诗,蛇添聊尔戏评之。

隋珠照物无回照,扁鹊医人不自医。

(0)

御园初春即事·其二

竹坞云轩路径斜,芸垆茗碗各清嘉。

侵寻书课消繁虑,次第閒情乐岁华。

啅树春禽弹舌绮,友松古鹤泯心葩。

中庭步屧知消息,嫩绿缘阶已作芽。

(0)

再题龚开骏骨二绝·其一

底须市取费千金,官字还堪六印寻。

今夕贲然同照夜,风人三咏寄遐心。

(0)

初冬香山杂诗·其四

为爱林泉小憩迟,烹泉古鼎爇枯枝。

拈题适得清之趣,触目全忺静者思。

(0)

又和图后题者韵三首·其三

耕云子为谁,盖似眠云客。

重此晤青邱,俱来喜鸠鹊。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