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处人方锦里翁,每从谈笑想孤风。
道穷药裹无舟诀,春杪诗邮少碧筒。
福善讵知天意外,伤心不是世情中。
槿樊柳港悲凉尽,乘兴何堪到郭东。
隐处人方锦里翁,每从谈笑想孤风。
道穷药裹无舟诀,春杪诗邮少碧筒。
福善讵知天意外,伤心不是世情中。
槿樊柳港悲凉尽,乘兴何堪到郭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哭坡山先生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
首句“隐处人方锦里翁”,以“锦里翁”这一形象,暗示逝者生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既显其高雅脱俗,又带有一丝孤独之感。接下来的“每从谈笑想孤风”,通过追忆逝者生前的谈笑风生,反衬出如今的孤寂与哀伤。
“道穷药裹无舟诀,春杪诗邮少碧筒”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逝者的离世比作船只失去航向,春天的尾声象征生命的终结,而“诗邮少碧筒”则暗指创作力的减退或消失,表达了对逝者才华与生命的惋惜。
“福善讵知天意外,伤心不是世情中”这两句直抒胸臆,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指出即便是善良之人也可能遭遇不幸,表达了对世事不公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槿樊柳港悲凉尽,乘兴何堪到郭东”以自然景象的凋零喻指生命的终结,同时表达出即使怀着满腔热情,也难以抵达心中的彼岸,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的回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久雨山色瘁,山行多厌人。
今朝偶开霁,殊觉青春新。
我行过林薄,小酌寻幽邻。
饮我白玉卮,坐我青松根。
浮云西北驰,飘飘风动琴。
清冷万籁阔,翠彩高嶙峋。
我欲御风去,高举淩嚣尘。
徘徊望天末,万里春氤氲。
黄金为宇,白玉雕栏。与子同登,新昏孔欢。
旨酒既设,椒兰既焚。与子同登,亲恩主恩。
袅袅则鸣,彼箫之声。余为子和,与子同盟。
在禽为凤,妾也为皇。千载于飞,其鸣锵锵。
在木为琴,妾也为軨。下调高张,唯子所准。
君为衣袂,妾则为裳。君为明月,妾依其光。
千秋万岁,乐哉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