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津晴望郁苍苍,环佩初临试紫觞。
并向凤池开胜会,早从麟角识元良。
衣冠迥出商岩上,雨露偏承幼海旁。
自愧承华箴未就,谬将彤管奉明昌。
玉津晴望郁苍苍,环佩初临试紫觞。
并向凤池开胜会,早从麟角识元良。
衣冠迥出商岩上,雨露偏承幼海旁。
自愧承华箴未就,谬将彤管奉明昌。
这首诗描绘了在玉津晴日下的景致,诗人以“郁苍苍”形容景色的葱郁与深邃。接着,诗人提到“环佩初临试紫觞”,可能是在描述宴会的开始,人们佩戴着精致的饰品,品尝紫色的酒,营造出庄重而雅致的氛围。
“并向凤池开胜会,早从麟角识元良。”这里使用了“凤池”和“麟角”的典故,分别象征朝廷和人才,表达了对聚会中人才济济、精英荟萃的赞美,以及对这些人才才能卓越的肯定。
“衣冠迥出商岩上,雨露偏承幼海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聚会地点的环境,商岩可能是指山峰或高处,暗示聚会地点的尊贵;“雨露偏承幼海旁”则可能是在比喻这些人才得到了朝廷的特别关注和培养,如同幼苗得到雨水的滋养。
最后,“自愧承华箴未就,谬将彤管奉明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自省,承认自己在撰写颂扬朝廷的文辞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愿意以笔墨(彤管,古代指毛笔)来歌颂光明昌盛的时代,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和人才培育的深切关怀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用典,展现了明代官场聚会的盛况,以及诗人对于人才培育和国家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美好祝愿。
卜居非卜邻,适幸邻花发。
照曜东轩东,暄然二三月。
露香送清吹,晨艳开繁雪。
稚子戏墙根,鸣鸡出林樾。
我来奔羁旅,疑及武陵歇。
欲访竟无从,空观对寥寂。
为人懵俗事,邻里多谢绝。
独尔可相亲,芬芳未应灭。
北风吹飞雨,中夏变早寒。
浮云满天地,坎井成波澜。
秋兴集我怀,旅愁散无端。
阳光旦自匿,后土何得乾。
嗟君贫非病,所寄瓢与箪。
陋巷无杂宾,商歌激清弹。
甚愿裹薄饭,相从餍朝餐。
亦思造旸谷,相与晞朝冠。
力弱泥潦深,乃知行路难。
东风吹陈根,万木含芳华。
客愁独不改,浩荡津无涯。
朝光破浮隐,暄鸟声交加。
樱桃此时盛,满树纷彤霞。
当户仍拂帘,参差自相遮。
日高卧未起,顾见惊且嗟。
此复几日繁,譬如空中花。
非无一樽酒,玩之到景斜。
多虑使意衰,怅然奈尔何。
城东与城西,相去咫尺耳。
不得同朝夕,譬如隔山水。
况兹历三秋,正复累百里。
念我谁与游,怅然岂能已。
古人称莫逆,未必居密迩。
自嫌感豫深,更失笑谈理。
寡陋使心忧,空虚见人喜。
观过而知仁,且当谢君子。
金华神仙境,山川天下无。
之子复清发,自与常人殊。
问学当世贤,不违智如愚。
归来守桑梓,寂寞安故庐。
此风足蛎俗,有以光吾儒。
如何卧空谷,自乐诗与书。
我辱廷中臣,一麾寄江湖。
荐贤力不足,相望空长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