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
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
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
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
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
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
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
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
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天登上琴台,怀古思今的情景。开篇“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即设定了一种历史的沉重与自然的宁静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心思考,回顾过往,觉得时间飞逝,千年如一日。
接下来,“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回首往昔,感慨于曾经与众多贤士交游的时光。他们或许已经不在,但精神世界中的交流却依旧弥漫。
“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则是对古人德行和精神境界的赞美之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宇宙渺茫、人类渺小的感慨。
随后,“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描绘出季节更替的迅速与自然界的壮观景象,时间和空间在诗人眼中变得神秘而宏大。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夏日的厌倦,以及期待秋风凉爽到来的心情。
接下来的“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则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景象:燕子在屋檐上穿梭飞翔,而大鹤则用力气扇动着翅膀。这些动态的形象增添了诗中的生命力。
“物性各自得,我的心在渔樵”表达了对自然规律顺应而生的赞美,以及诗人自身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
最后,“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酒精的作用下再次沉浸于醉乡,手中的酒杯依旧紧握,这不仅是对酒的喜爱,更是对自由自在生存状态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迹、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霪霖翳日月,穷巷变沟坑。
骤洒纤枝折,奔倾坏堵平。
蒙簦来客绝,跃甃噪蛙狞。
败屐阴苔积,摧檐湿菌生。
斜飞穿裂瓦,迸落打空铛。
叶底迟归蝶,林中滞出莺。
润侵书缝黑,冷浸鬓丝明。
牖暗参差影,阶寒断续声。
尺薪功比桂,寸粒价高琼。
遥想管弦里,无因识此情。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去尘咫尺步,山笑康乐岩。
天开紫石屏,泉缕明月帘。
仙凝刻削迹,灵绽云霞纤。
悦闻若有待,瞥见终无厌。
俗玩讵能近,道嬉方可淹。
踏着不死机,欲归多浮嫌。
古醉今忽醒,今求古仍潜。
古今相共失,语默两难恬。
赠君喷玉布,一濯高崭崭。
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升。
黯然秋思来,走入志士膺。
志士惜时逝,一宵三四兴。
清汉徒自朗,浊河终无澄。
旧爱忽已远,新愁坐相凌。
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
古人贵从晦,君子忌党朋。
倾败生所竞,保全归懵懵。
浮云何当来,潜虬会飞腾。
鸦路不可越,三十六渡溪。
有物饮碧水,高林挂青蜺。
历览道更险,驱使迹频暌。
视听易常主,心魂互相迷。
浪石忽摇动,沙堤信难跻。
危峰紫霄外,古木浮云齐。
出阻望汝郡,大贤多招携。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