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门寂寂掩芳春,坐看梨花带雨新。
鸟自白头浑不觉,可堪啼向白头人。
閒门寂寂掩芳春,坐看梨花带雨新。
鸟自白头浑不觉,可堪啼向白头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首句“閒门寂寂掩芳春”,开门见山地展现了画面的主体——一扇关闭的门后,隐藏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但这份生机似乎被某种静默所掩盖,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接着,“坐看梨花带雨新”一句,将视线转向了画面的中心——梨花。在春雨的滋润下,梨花显得格外清新脱俗,仿佛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这里的“带雨新”不仅描绘了梨花的形态,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细腻。
“鸟自白头浑不觉,可堪啼向白头人。”这两句诗则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鸟儿虽已白头,却对岁月的流逝毫无察觉,依然欢快地歌唱。而人,面对同样的时光流转,却难以避免内心的感慨与悲凉。诗人以鸟喻人,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的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独到见解,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脆弱、时间无情的反思,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被游丝一瞥,方解道、是残春。
料处处园林,纷纷桃李,吹送香尘。销魂。
漫天飞絮,到中庭、飏起看还匀。
底事重帘不卷,从教误了芳辰。
风风雨雨乍新晴,几辈逐雕轮。想草软如茵。
香车稳卧,说也忺人。温存。
一襟幽思,绕深闺、千梦翠眉颦。
起向阑干斜倚,待看新月如银。
树隐湖光望转明。岩深晚桂尚飘馨。
十年秋鬓输山绿,依旧看山梦里行。
烟澹宕,月空冥。下崦蒙雨上崦晴。
眠去无地青芝老,虚被樵渔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