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骸植丘山,对面燕楚异。
赤心赤逾日,谁剖谁以视。
纵令枯其舌,如簧应不翅。
所以抱心人,幽怀付掬泪。
吾师固有言,当是诚未至。
骨骸植丘山,对面燕楚异。
赤心赤逾日,谁剖谁以视。
纵令枯其舌,如簧应不翅。
所以抱心人,幽怀付掬泪。
吾师固有言,当是诚未至。
这首诗《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六)》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人性以及道德价值的深刻洞察。
首句“骨骸植丘山,对面燕楚异”描绘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暗示生命如同山丘般稳固,而人们的生活环境却各不相同。接着,“赤心赤逾日,谁剖谁以视”表达了内心的真诚如同炽热的太阳,但又有谁能真正洞察内心深处的真我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赤心比作炽热的太阳,强调了真诚的难能可贵。
“纵令枯其舌,如簧应不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即使言语干涸,也无法掩盖内心的真诚,就像簧片即使不再发声,其本质特性也不会改变。这句诗强调了行动和行为的重要性,即使语言无法表达,行动也能证明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最后,“所以抱心人,幽怀付掬泪”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坚守内心信念的人的同情与理解,他们可能因为无法被理解或接纳而感到孤独,只能将内心的痛苦化为泪水。这里的“幽怀”指的是深藏在心底的忧愁或秘密,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展现了对人性中脆弱和孤独一面的深刻同情。
“吾师固有言,当是诚未至”则引出了一个哲学性的思考,即即使有高明的老师教导,真正的理解和实践仍然难以达到。这句话暗示了道德和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真诚、行动、孤独和道德追求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诚与理解的渴望。
长忆君家得隽多,庭前桂树想婆娑。
岱云触石才肤寸,溟浸稽天但一波。
颇欲弛韝观纵击,可堪伏枥起悲歌。
人生泡焰都难据,惟有丰碑屹不磨。
欲趁江头送客风,蹇骡难强逐骄骢。
漫誇历块过燕市,自笑乘船似越侬。
从此上车惭著作,肯令折臂老新丰。
钓车鱼具平生乐,得失真宜付塞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