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深处锁烟霞,近筑层台礼法华。
隙地遍栽黄阁老,清池多种白莲花。
凭高望远疑无地,入谷逢僧便当家。
静埽溪边坐禅石,与师谈到月光斜。
碧山深处锁烟霞,近筑层台礼法华。
隙地遍栽黄阁老,清池多种白莲花。
凭高望远疑无地,入谷逢僧便当家。
静埽溪边坐禅石,与师谈到月光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拜访碧山精舍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碧山深处锁烟霞”,以“锁”字生动地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的神秘景象,仿佛将人间的喧嚣隔绝在外。接下来,“近筑层台礼法华”则透露出此处不仅是自然美景所在,更有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暗示着精舍的存在是为了礼敬佛法。
“隙地遍栽黄阁老,清池多种白莲花”两句,通过植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黄阁老和白莲花,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暗含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黄阁老可能象征着智慧与威严,而白莲花则代表了纯洁与超凡脱俗。
“凭高望远疑无地,入谷逢僧便当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迷茫与豁然开朗,以及在山谷中遇到僧人时的亲切感。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最后,“静埽溪边坐禅石,与师谈到月光斜”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交流的场景,通过“静埽”、“坐禅石”等细节,展现了修行的专注与内心的平和。与师谈到月光斜,则是时间流逝的自然描绘,同时也寓意着对话的深入与心灵的契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碧山精舍的宁静之美,以及与之相融的宗教情怀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作品。
高田易为瘠,下田易为肥。
高田苗欲密,下田苗欲稀。
春阳三二月,阴雨来霏霏。
无论高与下,青青同一时。
疏如雁行列,密若羊毛披。
清风飒然至,荡漾生涟漪。
回旋合万舞,荏弱不自持。
遥遥极天碧,望望深人怀。
先王制四民,士首农次之。
非时尚不役,矧乃鞭与笞。
一夫不播种,世有受其饥。
须知元元命,系此青青丝。
贱子为老农,敢以告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