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
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
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和士兵离散的情形。"旌旗不整奈君何"表现了战后的凄凉,旌旗不再飘扬,军队已无组织。"南去人稀北去多"则透露出战争结束后,人们纷纷逃散,有的向南走,有的向北走,但北上的似乎更多,这可能暗示着战事的严重或是某种政治动荡。
接着,"尘土已残香粉艳"一句,是对环境的描写。尘土飞扬,花朵依旧开放散发着香气,但这种美丽与周围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丝哀愁。
最后,"荔枝犹到马嵬坡"则是说在这个地方,即使是荔枝这样的植物也能在这战乱中幸存至今。这里的“马嵬坡”作为地名,不仅指出了诗歌发生的具体地点,也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重感,因为马嵬坡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荒凉,以及生命力顽强生存的情形。
春云笼半晴,春雪太多情。
神飙起玄朔,仙霙飘紫清。
轩墀䬃以遍,房栊暧有声。
宛转逗香径,玲珑穿绮楹。
稍讶铜池净,俄看扣砌平。
沾梅粉臆动,染柳翠梯惊。
弦歌随绰约,巾舞斗轻盈。
借问凌波浦,何如不夜城。
鹦鹉洲边水,东南日夜流。
空传鹦鹉赋,千载使人愁。
荣枯生死遭逢耳,不在多言在知己。
汝衡既漫刺,安用雠阿祖。
老瞒志在倾汉室,一时辅佐皆名士。
公尔繇卿,尔歆富贵。寿考俱绝伦,岂但作人语。
区区耀毛羽,君不见庖中雁,不能鸣亦能死。
大河发昆崙,众派同一源。
源深流益远,同归沧海壖。
巨木亦有本,本固末自繁。
培植岁云久,枝叶茂且坚。
惟人本乎祖,有开应必先。
馀庆由积善,古圣宁虚言。
王门世忠孝,德业光后先。
棱棱名宪使,友爱人称贤。
系明分族属,亲疏情愈宣。
千秋及万祀,瓜瓞常绵绵。
吁嗟后来者,世世宜勉旃。
茅庵似斗宽,亦喜堪容膝。
读罢更閒眠,养心宜静密。
灯火何处多,笙歌闹谁室。
迷子何太欢,跋报为甚疾。
却怜山间人,幽独穷且室。
读书嫌性愚,旧记多忘失。
吟诗苦才悭,不能精格律。
倦卧似无聊,幸不违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