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仙山插太空,山腰依约见莲宫。
人寰隔绝无人到,洞府深沉有路通。
石隙生云埋柱础,海光浮日映帘栊。
野僧斋罢凭阑久,千里秋毫入望中。
万仞仙山插太空,山腰依约见莲宫。
人寰隔绝无人到,洞府深沉有路通。
石隙生云埋柱础,海光浮日映帘栊。
野僧斋罢凭阑久,千里秋毫入望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神秘世界。首句“万仞仙山插太空”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仙山之高峻,仿佛直插入天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山腰依约见莲宫”,在山腰处隐约可见一座莲花形状的宫殿,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美感。
“人寰隔绝无人到”一句,强调了此地与外界的隔离,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洞府深沉有路通”则暗示着虽然与外界相隔,但并非完全不可触及,有一条通往洞府的道路存在,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石隙生云埋柱础,海光浮日映帘栊”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石缝间云雾缭绕,仿佛与地面的柱础融为一体;海面的光芒在日光的照射下,映照在窗户上,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壮阔,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温馨。
最后,“野僧斋罢凭阑久,千里秋毫入望中”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斋戒完毕后,长时间倚靠栏杆远眺的情景。他所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景色,更是千里之外的细微事物,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超凡脱俗之美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沧桑一道士,矮屋坐萧爽。
得食有童心,黄冠仍大颡。
有时得名迹,阿弟共欣赏。
醉学石涛颠,洒墨大如掌。
人间果何世,破笔入苍莽。
昨闻阿弟病,日日趁车往。
车往复车来,的的关痛痒。
观君蓄弟心,触我救时想。
出世莫出家,酸辛告吾党。
吁嗟解人难,思君徒怏怏。
画禅榜室咸福宫,名迹精鉴罗思翁。
潇湘图出虎儿笔,阴霁昏晓交溟濛。
裕陵题识至四五,谓与老米家法同。
云山卷在喜璧合,辉映羲献宝笈中。
通灵转劫七十载,滇徼万里谁能踪?
宁知吴船已收载,夜窗贯月光腾虹。
主人名斋准宝晋,摊卷云海空复空。
三湘九疑落几席,胸次岂直吞云梦?
此图南渡推第一,紫阳两跋魁群公。
石田垂老渴一睹,况我旅寄尤衰癃。
石渠校秘总泡影,昔恨相失今容逢。
寒具不设傥弗吝,挂帆早晚江南东。
梁溪三杨盛文藻,生晚吾及见女孙。
笄年随宦老就养,诗画清丽知渊源。
曩交仲子爰及季,隔幔时获聆清言。
为图散花会微旨,忏除结习皈祇洹。
谁知桑海并亲见,此画无亦元机存。
神仙狡狯夺造化,平陆胥溺能勿援?
尘扬水浅故眼熟,傥起昏垫开衢尊。
人天十载百感集,剩对季子追梦痕。
画中有诗况手泽,仙坛记在试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