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儒冠不负予,清时甘分作樵渔。
买牛已卖腰间剑,换米从招架上书。
美政共推贤守令,侨居浑胜旧乡闾。
相从六七青衿子,时咏春风学舞雩。
半世儒冠不负予,清时甘分作樵渔。
买牛已卖腰间剑,换米从招架上书。
美政共推贤守令,侨居浑胜旧乡闾。
相从六七青衿子,时咏春风学舞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元末明初时期的文人志士,王翰,半生致力于儒家学问,虽未显赫,却甘于淡泊,选择与自然为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将剑卖以买牛,象征着从武转文,从追求功名转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他通过换米读书,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中提到“美政共推贤守令”,表明他对地方官员的期待与赞赏,希望他们能推行仁政,造福百姓。而“侨居浑胜旧乡闾”则表达了即使远离故乡,也能在异乡找到归属感和温暖,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相从六七青衿子,时咏春风学舞雩”描绘了诗人与一众年轻学子相聚,共同探讨学问,吟诵诗歌,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寓教于乐,展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生活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也蕴含了对社会、政治以及教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故丘还在,消沈霸业,繁华非昨。
到此徘徊,花冷一筝弦索。琼楼半角。
正好梦、罗浮依约。危阑倚、落红成阵,不嫌风恶。
缥缈云屏翠扑。向天平回望,可招黄鹤。
响屧廊遥,忍吊吴宫芳若。疏香领略。
渐雾隐金阊城郭。閒自乐。酒醒暮烟低幕。
四壁秋虫叹。似栖栖、衰年才尽,病贫伤晚。
伴我愁心无眠夜,思妇劳人合传。
又凉雨、声声河满。
老去匆匆神州路,甚涛头、尚喷鱼龙战。
风信黑,海无岸。九霄封事三更半。
记归轮、谯楼挂月,御河南转。
晓约酒人城西去,石景戒坛僧饭。
忽落叶、一身天远。
短剑床头苍龙吼,哭荒鸡、小拍秦王犯。
天又曙,数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