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被雷惊,龙孙拔地生。
有禅参玉版,多味入莼羹。
晷致抽苞力,风传解箨声。
凌霄他日望,高节压群英。
修竹被雷惊,龙孙拔地生。
有禅参玉版,多味入莼羹。
晷致抽苞力,风传解箨声。
凌霄他日望,高节压群英。
这首诗描绘了春笋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与勃勃生机,充满了自然界的活力与生命力。
首句“修竹被雷惊,龙孙拔地生”以“修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龙孙”则是对新笋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春雷过后,新笋破土而出的场景,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新生的力量。
接着,“有禅参玉版,多味入莼羹”两句,将春笋的生长与禅宗的智慧、美食的美味相联系,寓意深刻,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晷致抽苞力,风传解箨声”则进一步描绘了春笋成长的过程,通过“晷致”(太阳)和“风传”(自然风力),展现了春笋在自然界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向上生长,最终破壳而出的动态过程。
最后,“凌霄他日望,高节压群英”表达了对春笋未来的期待与赞美,预示着春笋终将成长为挺拔的竹子,以其高洁的品质超越周围的群英,象征着坚韧不屈、追求卓越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笋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生机,更蕴含了对生命力量、自然规律以及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人间何处无春风,春风好处山林中。
我与龄叟心事通,去年雪外来共松炉红。
梅花窗下今日还相逢,铿然者谁敲竹筇。
吾友月峤勤相从,拍手一笑意气同。
各馔所有留从容,丛盘簇豆异味重。
倾壶倒榼新篘浓,瀹我以茶鼎之芳茸。
战我以诗笔之铦锋,浮生谁能百岁终。
世变翕忽云飞空,乌轮无情已下舂。
白鸟翩翩投前峰,归兴浩浩舞而东,醉中无语可谢两主翁。
有美一人来自东,与儿洵约西游同。
谓闻古越多胜迹,庶可洗眼开心胸。
窆石亭空思禹迹,飞翼楼高忆蠡功。
过司马寓第,如见涑水叟。
入稽山书院,如见晦庵翁。
东山则想谢太傅之雅量,上虞则感李参伯之孤忠。
读范老堂记则怀憩堂于出守,问祈国里曲则想持帽于方童。
伟哉圣贤所森布,关乎名教无终穷。
彼柯亭之烟竹,兰亭之觞水。
剡溪之雪舟,邪溪之樵风。
虽非本色□慕羡,然亦馀兴相迎逢。
盍陪簦笠风雨外,固异萍梗江湖中。
八十一岁汝我惧,二百里近我汝容。
目而送之岂漫往,归以复我将谁从。
滔滔世变犹古道,修竹可竹两人龙。
《送洵之越》【宋·陈著】有美一人来自东,与儿洵约西游同。谓闻古越多胜迹,庶可洗眼开心胸。窆石亭空思禹迹,飞翼楼高忆蠡功。过司马寓第,如见涑水叟。入稽山书院,如见晦庵翁。东山则想谢太傅之雅量,上虞则感李参伯之孤忠。读范老堂记则怀憩堂于出守,问祈国里曲则想持帽于方童。伟哉圣贤所森布,关乎名教无终穷。彼柯亭之烟竹,兰亭之觞水。剡溪之雪舟,邪溪之樵风。虽非本色□慕羡,然亦馀兴相迎逢。盍陪簦笠风雨外,固异萍梗江湖中。八十一岁汝我惧,二百里近我汝容。目而送之岂漫往,归以复我将谁从。滔滔世变犹古道,修竹可竹两人龙。
https://shici.929r.com/shici/6kecg8ieG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