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虫思衰草,羁雌啼空林。
盛秋授寒服,独夜捣清砧。
影孤随月瘦,肌薄怯霜侵。
平生托义分,梦想在容音。
山头怜化石,陌上重辞金。
安得两黄鹄,因之传此心。
阴虫思衰草,羁雌啼空林。
盛秋授寒服,独夜捣清砧。
影孤随月瘦,肌薄怯霜侵。
平生托义分,梦想在容音。
山头怜化石,陌上重辞金。
安得两黄鹄,因之传此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思和对人生义分的珍惜。
“阴虫思衰草,羁雌啼空林。”开篇即以秋虫悲鸣、鸟儿啼叫的情景,设定了整首诗的哀婉氛围。这些声音往往在深秋的萧瑟中显得尤为凄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逝去美好的怀念。
“盛秋授寒服,独夜捣清砧。”这里的“盛秋”指的是秋季的鼎盛时期,而“授寒服”则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在深夜中独自捣衣,显现出一种寂寞与忙碌相间的情景。
“影孤随月瘦,肌薄怯霜侵。”这两句通过对身影、肌肤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单和对寒冷的恐惧。月光下的影子显得更加孤寂,而身体则因寒意而感到脆弱。
“平生托义分,梦想在容音。”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珍视人间情谊的态度。在平淡的生活中,他将对人的信任和情感寄托于心,并通过梦境来维系这种美好的回忆。
“山头怜化石,陌上重辞金。”诗人对自然界的关怀延伸到了对山石的怜悯以及对于过往相遇的珍视。这里的“化石”和“辞金”都蕴含了时间流逝后的哀愁。
“安得两黄鹄, 因之传此心。”结尾处,诗人提出了一个渴望——如果能够得到那洁白无瑕的信物(黄鹄),便能借此传达自己这份沉甸的心意。这里的“两黄鹄”象征着纯洁和珍贵,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感应以及对人生义分的珍视。诗中的语言质朴而不失情感的深刻,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