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刘东山五首次国贤韵·其三》
《寄刘东山五首次国贤韵·其三》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雅志在山水,所至辄搜奇。

君山十二峰,高深孰似之。

一峰留一月,周游岁为期。

山花与山鸟,相熟亦相思。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俨所作的《寄刘东山五首次国贤韵(其三)》中的第三首,通过描绘对山水的雅致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首句“雅志在山水”,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的心之所向——山水之间。山水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接下来,“所至辄搜奇”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探索和欣赏,无论走到哪里,都渴望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

“君山十二峰,高深孰似之”将目光转向具体的山景,以君山的十二座高峰为例,赞美其高峻深邃,难以比拟。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含着对友人刘东山的思念,因为君山可能象征着他们共同的美好回忆或理想之地。

“一峰留一月,周游岁为期”则展示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入探索和长时间的沉浸。他计划每年游历一次,每到一座山峰就停留一个月,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致品味,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节奏的调整。

最后,“山花与山鸟,相熟亦相思”将自然界的动植物拟人化,山花与山鸟彼此熟悉,相互依恋,这种和谐共生的场景不仅美化了自然环境,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这里的“相思”不仅仅是对山花山鸟的深情,更是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送储静夫主事之南京吏部兼寄夏廷章

万里晴空一鹤飞,野云溪雪避光辉。

不应银海妨回棹,未许缁尘得上衣。

南国地誇山水丽,东曹官爱簿书稀。

多情定与吾乡彦,石假峰前咏落晖。

(0)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其二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

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

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0)

晚酌示藏用诸友·其三

四人把手过龙溪,一路梅花了不迷。

沧海月明三岛近,白龙天迥众山低。

客携卷子抄诗草,儿上松枝挂酒提。

尽日醉眠崖石上,莓苔茵厚不沾泥。

(0)

即事

洞口桃花满意红,生憎蜂蝶太匆匆。

山禽那更来捎蝶,打着秾枝半欲空。

(0)

涯翁与二汪饮襄陵酒闻清来留一尊见待已而尽之赋一醉二首清至首以见示敬和·其一

江湖无地著心宽,梦里尊前一笑欢。

来晚尚馀三日恨,春风只得半醒看。

(0)

书院新成再用前韵·其一

小堂开向绿阴边,故老相过问往年。

水接少陵新槛外,草生茂叔旧庭前。

山从西望城才隔,溪自东行路亦缘。

微醉独歌人莫讶,春衣初试晚晴天。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