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在朝廷记忆中,敢于父命择西东。
独怜家有百岁母,可使人嗤六十翁。
芰制子能华岁晏,莼羹吾亦感秋风。
书成藏向深山里,莫费君王遣所忠。
尚在朝廷记忆中,敢于父命择西东。
独怜家有百岁母,可使人嗤六十翁。
芰制子能华岁晏,莼羹吾亦感秋风。
书成藏向深山里,莫费君王遣所忠。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次韵汤伯纪送别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朋友离别之情感。
"尚在朝廷记忆中,敢于父命择西东。"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还处在朝廷工作,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父亲命令的无奈选择。这里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忠孝难以两全的心境。
"独怜家有百岁母, 可使人嗤六十翁。"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年迈老母的深切怜悯之情,以及对自己已过中年的自嘲。在古代文化中,六十岁被视为高寿,但在这里,诗人却用这种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对母亲的担忧。
"芰制子能华岁晏,莼羹吾亦感秋风。" 这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同古代文人常用的借景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芰制子指的是一种植物在深秋时节依然能开花,而莼羹则是指草木凋零的样子,这里都是用来比喻岁月流转带来的变化。
"书成藏向深山里,莫费君王遣所忠。"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完成作品后隐退山林,以避免朝廷的召唤和世俗的纷扰,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对忠诚职守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亲情、友情以及时光易逝等主题的抒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洁的人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