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昧英雄未定谁,路人先泣汉官仪。
峡中形势非难恃,井底规模自不支。
雉堞未颓春藓合,丽谯犹在夕阳迟。
行人过日砧声急,欲和当年杜老诗。
草昧英雄未定谁,路人先泣汉官仪。
峡中形势非难恃,井底规模自不支。
雉堞未颓春藓合,丽谯犹在夕阳迟。
行人过日砧声急,欲和当年杜老诗。
这首诗名为《过白帝城》,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草昧英雄未定谁”,开篇即以一种深沉的疑问,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探讨。这里的“草昧”二字,既指历史的混沌不明,也暗含着对英雄人物身份的不确定,引发读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思考。
接着,“路人先泣汉官仪”一句,描绘了路过白帝城时,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哀伤与悲凉。这里将“路人”的情感与“汉官仪”联系起来,不仅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也暗示了白帝城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
“峡中形势非难恃,井底规模自不支。”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白帝城的地理位置与规模,强调其并非难以依靠的险要之地,但终究无法支撑起其昔日的辉煌。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雉堞未颓春藓合,丽谯犹在夕阳迟。”这两句描绘了白帝城的现状,城墙虽未完全倒塌,但已长满春苔,显示出岁月的痕迹;而高大的谯楼虽仍在,但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迟缓,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
最后,“行人过日砧声急,欲和当年杜老诗。”诗人通过描述行人在白帝城经过时,砧声(捣衣声)急促,联想到杜甫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英雄的怀念。这不仅是对杜甫诗歌的引用,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对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帝城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及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
蟾光汉影流高梧,凛秋来哉胡为乎。
自昔愁人易感触,遣怀聊展乞巧图。
当前即景更无那,秋色秋声纷四座。
脱胎粉本古有之,爰命濡毫为仿作。
经营却喜青出蓝,神珠象罔宛能探。
汝宗云鹏工变相,家鸡野鹜何妨兼。
东邻西舍嫏嬛聚,谁家庭院深深处。
强为欢笑夜方凉,未毕衷情天欲曙。
安排金镊更锦梭,翠盘紫褥摩㬋罗。
盘鸦堕鸟装无定,一一翘瞻向绛河。
吁嘻图写神貌有若此,有道存焉岂徒技。
玉阶几点熠耀流,银塘一夜芙蓉紫。
却顾楼头乞巧筵,刻牛画鹊羞常年。
长歌题罢转自哂,儿女子情何事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