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司马苦长征,一到名山便有情。
夜静神龙来送水,月明仙鹤惯吹笙。
下看箕颍嫌邻俗,高揖巢由笑买名。
好借蒲团三尺地,长依初祖證无生。
倦游司马苦长征,一到名山便有情。
夜静神龙来送水,月明仙鹤惯吹笙。
下看箕颍嫌邻俗,高揖巢由笑买名。
好借蒲团三尺地,长依初祖證无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历名山的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迷恋与向往。首句“倦游司马苦长征”,以“倦游”二字点出诗人对过往游历生涯的疲惫感,而“苦长征”则形象地表达了长途跋涉的艰辛。接着,“一到名山便有情”一句转折,展现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热爱之情,仿佛名山大川是他的精神归宿。
“夜静神龙来送水,月明仙鹤惯吹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色彩,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神龙在夜深人静时送来清冽的泉水,仙鹤在明亮的月光下悠然自得地吹奏着笙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景象。
“下看箕颍嫌邻俗,高揖巢由笑买名”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箕颍,指古代两位隐士,此处借指世俗生活;巢由,即巢父和许由,均为古代著名的隐士,诗人以高揖之礼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同时对追求虚名的行为持批判态度。
最后,“好借蒲团三尺地,长依初祖證无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佛教的教义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借助禅宗的智慧,实现内心的解脱与超越。蒲团,是修行者打坐时所用的垫子,这里象征着修行之地;“长依初祖證无生”则意味着诗人渴望追随佛教的创始人,通过修行证悟生命的真谛,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奔驿南来,拥貔貅,且趋江右。
良自愧,劣才微渺,圣恩洪厚。
万里长江今我有,百年坚壁非他守。
看虎牙,飞上万山头,诛群丑。风雨梦,乡关友。
南北事,君知否。寄一缄梅信,小春时候。
夜静戟门严鼓角,月明莲幕閒诗酒。
怕故人,相忆问归期,平蛮后。
马人牧马无多寡,直视群马如一马。
不施鞍辔不络头,纵亦能纵收能收。
五色迷离乱日影,猛气雄姿思一逞。
乱山杂沓寒云重,马借云势如游龙。
前马骄嘶后马应,有如刁斗严军令。
黄金台颓骏骨枯,风尘满眼皆庸奴。
回首关门几千里,手持剪刀剪鬃尾。
秋风顾盼却自怜,未识驰驱为谁死。
曲径寻花,幽亭问柳,闲鸥有约荷丛。
倏暝金乌,苇芦声战天风。
阿香倒演银河水,杂云鬟、佩响要东。
把鸳鸯、残梦前溪,唤醒惺忪。
波纹画槛红桩倚,看青钱万叠,玉喷珠融。
分晕芭蕉,凉痕绿上梧桐。
牡丹艳和琼箫咽,爱清声、净洗尘胸。
待宵来、月上银钩,归路烟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