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风力劲,乘醉上山巅。
塔影沉幽涧,松声落惠泉。
白头僧面壁,黄叶树参天。
客散喧归鸟,层城起暮烟。
秋高风力劲,乘醉上山巅。
塔影沉幽涧,松声落惠泉。
白头僧面壁,黄叶树参天。
客散喧归鸟,层城起暮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攀登锡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氛围。
首联“秋高风力劲,乘醉上山巅”,开篇即点明季节与状态,秋风强劲,诗人带着几分醉意,踏上登山之路。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季的清爽与风力的强劲,也暗示了诗人的闲适与放纵心情。
颔联“塔影沉幽涧,松声落惠泉”,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塔影在幽深的山涧中投下长长的倒影,松涛声仿佛从清澈的泉水中传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之美。
颈联“白头僧面壁,黄叶树参天”,转而描写山中的人文景观。白发老僧面对墙壁静坐修行,黄叶覆盖的大树直插云霄,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宁静与深远,也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尾联“客散喧归鸟,层城起暮烟”,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的宁静图景。随着游客散去,归巢的鸟儿发出欢快的叫声,而远处的城市则升起袅袅的暮烟。这一联以动衬静,通过归鸟的喧闹反衬出山林的宁静,同时也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夜晚即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铁瓮高资只半程,柴沟晓发暮金陵。
莫言三宿何濡滞,已觉匆匆役此生。
翠幕东风早。兰窗梦,又被莺声惊觉。
起来空对,平阶弱絮,满庭芳草。厌厌未忺怀抱。
记柳外、人家曾到。
凭画阑、那更春好花好,酒好人好。
春好尚恐阑珊,花好又怕,飘零难保。
直饶酒好□渑,未抵意中人好。相逢尽拼醉倒。
况人与、才情未老。又岂关、春去春来,花愁花恼。
天涯一见便绸缪,二十年间诧两优。
不以声名誇众隽,欲将文行辈前修。
怀章趁酌椒觞寿,分幕还寻璧水游。
蜀客念归归路梗,卜邻傥许傍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