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霭市上青,霜露草根白。
日出鸡尚鸣,墟落溪南北。
涉野多寒风,枯杨何萧索。
山川莽迢递,岁晏道路迫。
王事苦未休,惨澹逾郡国。
暮逢禅房幽,且复舒枕席。
烟霭市上青,霜露草根白。
日出鸡尚鸣,墟落溪南北。
涉野多寒风,枯杨何萧索。
山川莽迢递,岁晏道路迫。
王事苦未休,惨澹逾郡国。
暮逢禅房幽,且复舒枕席。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巢县出发,傍晚在金城寺住宿时所见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个人心境。
首句“烟霭市上青,霜露草根白”,描绘了清晨市镇上烟雾缭绕、青色朦胧的景象,以及草尖上凝结的霜露,一片洁白。这既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清冷的晨景,也暗示了旅程的开始。
接着,“日出鸡尚鸣,墟落溪南北”两句,通过鸡鸣与村落溪流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鸡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而溪流则贯穿村落,南北延伸,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和谐与自然的流动。
“涉野多寒风,枯杨何萧索”描绘了穿越田野时遇到的寒冷风霜,以及枯萎的杨树,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山川莽迢递,岁晏道路迫”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遥远、时间紧迫的忧虑。山川广阔,道路漫长,岁月已晚,行程却仍未结束,这种矛盾的心情增添了诗的深度。
最后,“王事苦未休,惨澹逾郡国”点明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身份,以及因公事繁忙而不得休息的无奈。这里的“王事”不仅指公务,也象征着责任与使命,使得诗人的疲惫与忧愁更加深刻。
“暮逢禅房幽,且复舒枕席”则是对一天旅程结束时的平静与放松的描写。尽管旅途劳顿,但找到一处幽静的禅房,让诗人得以暂时放下疲惫,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举世醉浮荥,幽事谁肯寻。
譬如攫金人,入市惟见金。
先生厌尘杂,静念到园林。
数往境自熟,有得乐更深。
春兰汎光风,夏木贮清阴。
露菊浥佳色,霜松知本心。
渊明尝乐此,意合无古今。
当其领会处,岂止忘华簪。
先生比渊明,但欠酒与琴。
饭蔬有真味,风籁有清音。
出处纵小异,要之俱陆沉。
我亦志丘壑,聊拟斜川吟。
陶山先生主文盟,郭令好学加劝惩。
平阴儒学日复振,不让五虎专前名。
靳侯才名驰冀北,初官佐治肥子国。
下车首询沂上人,供室劝学增润色。
文章圆熟推许公,典而丽兮词更工。
山城天荒从此破,白袍换绿荣乡中。
苏仙久藉家学力,内抱英华外谦抑。
十年作赋气凌云,唾手功名不劳得。
古学众许芝亭刘,下笔万字何能休。
俯就绳墨入赋室,一战而胜酬焚舟。
贤哉酅河子董子,八举终场人罕比。
广阳就试欲投名,尚以老成为所耻。
孝感里中重王兄,德与才称非过情。
耽经玩史日无辍,蔼然素有场屋声。
升也文学宗董氏,陶山竹溪亦席侍。
靳老馀绪复稔闻,驽马十驾希騄耳。
明昌天子试飞龙,董子王升文并雄。
金门献赋仆亦与,北宫唱第三人同。
至今地脉何曾断,吾乡士风天下冠。
学者体法旧纯朴,岂止为文思过半。
申氏名族世共知,后之苗裔振复奇。
潜遗祖德借馀论,又向蟾宫折桂枝。
溪上先生号醇德,动为仪表言为则。
发明圣道得其传,恩不及身后蕃息。
乃孙经学有渊源,乙科优中光儒门。
靳侯名乡能远虑,居贤因此右硖村。
李君力学人难企,弱冠声华蔼乡里。
早承鹗荐上天廷,一举明经取青紫。
翠华警跸幸南都,圣心愿治求硕儒。
日边诏下免秋试,三英笑指龙门趋。
锜氏兼经勤博古,苏子天才中规矩。
李生伯仲三豪间,鼎甲科名俱力取。
明年较艺入明光,王氏文词复擅场。
圣代人材罔遗弃,特恩赐第名亦彰。
芸窗昼寂閒屈指,仕者十有三人矣。
不才鲁钝甘隐居,但庆诸公膺器使。
为报后来为学人,前进已达教犹存。
勉旃勉旃学而仕,食禄无忘先辈恩。
《群贤登第诗》【金·翟升】陶山先生主文盟,郭令好学加劝惩。平阴儒学日复振,不让五虎专前名。靳侯才名驰冀北,初官佐治肥子国。下车首询沂上人,供室劝学增润色。文章圆熟推许公,典而丽兮词更工。山城天荒从此破,白袍换绿荣乡中。苏仙久藉家学力,内抱英华外谦抑。十年作赋气凌云,唾手功名不劳得。古学众许芝亭刘,下笔万字何能休。俯就绳墨入赋室,一战而胜酬焚舟。贤哉酅河子董子,八举终场人罕比。广阳就试欲投名,尚以老成为所耻。孝感里中重王兄,德与才称非过情。耽经玩史日无辍,蔼然素有场屋声。升也文学宗董氏,陶山竹溪亦席侍。靳老馀绪复稔闻,驽马十驾希騄耳。明昌天子试飞龙,董子王升文并雄。金门献赋仆亦与,北宫唱第三人同。至今地脉何曾断,吾乡士风天下冠。学者体法旧纯朴,岂止为文思过半。申氏名族世共知,后之苗裔振复奇。潜遗祖德借馀论,又向蟾宫折桂枝。溪上先生号醇德,动为仪表言为则。发明圣道得其传,恩不及身后蕃息。乃孙经学有渊源,乙科优中光儒门。靳侯名乡能远虑,居贤因此右硖村。李君力学人难企,弱冠声华蔼乡里。早承鹗荐上天廷,一举明经取青紫。翠华警跸幸南都,圣心愿治求硕儒。日边诏下免秋试,三英笑指龙门趋。锜氏兼经勤博古,苏子天才中规矩。李生伯仲三豪间,鼎甲科名俱力取。明年较艺入明光,王氏文词复擅场。圣代人材罔遗弃,特恩赐第名亦彰。芸窗昼寂閒屈指,仕者十有三人矣。不才鲁钝甘隐居,但庆诸公膺器使。为报后来为学人,前进已达教犹存。勉旃勉旃学而仕,食禄无忘先辈恩。
https://shici.929r.com/shici/eKqBbLT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