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敬亭云歌送吴子归宣城》
《敬亭云歌送吴子归宣城》全文
明 / 释宗泐   形式: 古风

敬亭山中生白云,有时化作五色文。

从龙下山为雨去,欲与世上袪尘氛。

由来舒卷不可测,遥天烱烱无遗迹。

甘雨未洽尘未消,直使时人空叹息。

归来偃蹇敬亭上,点缀青山千万状。

曾巅高拥白玉屏,半岭间张素丝障。

云兮云兮尔才未尽施,只恐复被苍龙知。

乾坤上下相追随,青山欲恋无还期。

(0)
鉴赏

此诗以“敬亭云”为题,描绘了敬亭山之云的多变与神秘。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云的形态、色彩、动态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敬亭山中生白云”,点明了云的起源地——敬亭山,同时赋予了云以生命,仿佛它自山中生长而出。接着,“有时化作五色文”,描绘了云变幻莫测、色彩斑斓的一面,展现了云的美学价值和生命力。

“从龙下山为雨去”,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与龙联系起来,形象地描述了云化为雨水滋润大地的过程,体现了云对自然界的贡献。而“欲与世上袪尘氛”则表达了云净化空气、消除尘埃的愿望,寓意深远。

“由来舒卷不可测,遥天烱烱无遗迹”,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云的变幻无常和难以捉摸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云在天空中的短暂存在,留给人们的只有无限遐想。

“甘雨未洽尘未消,直使时人空叹息”,诗人通过对比甘霖未能完全洗净尘埃的现象,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云能带来清新的渴望。

“归来偃蹇敬亭上,点缀青山千万状”,描绘了云回归敬亭山的情景,它以不同的姿态装点着青山,展现出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曾巅高拥白玉屏,半岭间张素丝障”,这两句具体描绘了云在山巅和山腰间的形态,分别以“白玉屏”和“素丝障”为喻,形象地展示了云的洁白与细腻。

“云兮云兮尔才未尽施,只恐复被苍龙知”,诗人表达了对云才华未尽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担心云再次被龙召唤,离开这片土地,留下无尽的思念。

“乾坤上下相追随,青山欲恋无还期”,最后两句总结了云与天地、自然的紧密关系,表达了云与青山难舍难分的情感,以及对云未来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云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作者介绍

释宗泐
朝代:明

(1317—1391)明僧。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为全室。洪武中诏致有学行高僧,首应诏至,奏对称旨。诏笺释《心经》、《金刚经》、《楞伽》,曾奉使西域。深究胡惟庸案时,曾遭株连,太祖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有《全室集》。
猜你喜欢

子夜四时歌.夏歌二十首·其二十

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

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

(0)

安封侯诗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

被兕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

(0)

郑白渠歌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如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忆万之口。

(0)

孝常移居南楼

高楼俯石濑,野亭连竹园。

中有林栖子,逍遥味道言。

因山以崇德,观水欲知源。

非但相从屡,愿一写喧烦。

(0)

题金山寺

半江涌出金山寺,一簇楼台雨岸船。

月到中宵成白昼,浪翻平地作青天。

塔铃自触微风语,滩石长磨细浪圆。

龙化楚人来听法,手擎珠献不论钱。

(0)

元宵偶作

弹压城池夜属櫜,放灯那复事奢豪。

水晶宫里香风细,曾见神山驾六鳌。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