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木绿如帷,鸟声互啁哳。
牧童晚不归,学弄南蛮舌。
独坐悄无言,天籁静中得。
笑看争渡人,群喧尚未息。
众木绿如帷,鸟声互啁哳。
牧童晚不归,学弄南蛮舌。
独坐悄无言,天籁静中得。
笑看争渡人,群喧尚未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傍晚图景。首句“众木绿如帷”以绿树成荫、浓密如帷幕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接着,“鸟声互啁哳”则通过鸟鸣声的交织,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牧童晚不归,学弄南蛮舌”两句,巧妙地刻画了牧童的形象。晚归的牧童在空旷的田野上,模仿着南方的方言,悠闲自在地放牧,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体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然。
“独坐悄无言,天籁静中得”转而描写诗人独自一人静坐的情景,周围只有天籁之音相伴,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笑看争渡人,群喧尚未息”以旁观者的视角,描绘了其他人在忙碌与喧嚣中的状态,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酒阑江阁。甚轻衾似水,羁人先觉。
梦到淮南,澹月微霜下帘幕。
长是歌离赋别,休更卜、镫前红萼。
算几日、鬓影都华,双袖也应薄。楼角。正萧索。
记伴我微吟,数遍寒柝。沈郎瘦削。
曾倚炉熏与调药。
孤负机中锦字,湘水阔、征鸿谁托。
便夜夜、归去也,忍教见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