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鹊绕屋鸣,有客停征騑。
问客何自来,君家寄家书。
摄衣起迎客,开书多苦辞。
蕣花不长好,玉颜亦易衰。
水行有却流,人行无反期。
置书拜谢客,岂不心怀归。
事君有明义,不得顾所私。
作书附客返,路远幸勿遗。
上言重自爱,下言长相思。
相思勿相怨,自古多别离。
乌鹊绕屋鸣,有客停征騑。
问客何自来,君家寄家书。
摄衣起迎客,开书多苦辞。
蕣花不长好,玉颜亦易衰。
水行有却流,人行无反期。
置书拜谢客,岂不心怀归。
事君有明义,不得顾所私。
作书附客返,路远幸勿遗。
上言重自爱,下言长相思。
相思勿相怨,自古多别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与怀念的场景,通过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乌鹊绕屋鸣”一句以鸟鸣声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随后“有客停征骤”,则引入了外来的客人,这位客人很可能是携带着家书前来的人。
在问答中,“君家寄家书”表明这封书信承载着家人的思念和信息。而诗人接下来的动作“摄衣起迎客,开书多苦辞”,则展示了他对书信内容的关切与感受。这里的“摄衣”意味着迅速整理好衣物以示庄重,而“开书”后的“多苦辞”则透露出了诗人读到家书时的心情复杂,可能包含了离别之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紧接着,“蕣花不长好,玉颜亦易衰”两句,通过比较鲜花容易凋谢和美丽容颜也会随时间而消逝,来表达出人生易逝、相聚难得的哀愁。这里蕴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水行有却流,人行无反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和离别的主题。水流可以回旋,而人的步伐一旦前行便难以回返,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置书拜谢客,岂不心怀归”表明了诗人在读完家书之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而客人则成为了这份思念的媒介。这里,“置书拜谢客”中“拜谢”的动作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接下来的两句,“事君有明义,不得顾所私”,则是诗人对自己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冲突的一种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强调了“事君”之义,即公务上的责任,不应被私情所左右。
最后,“作书附客返,路远幸勿遗。上言重自爱,下言长相思。”则是诗人对即将离去的客人提出的请求,希望他能带着这份书信返回,并且在书中强调了对亲人的关爱和长久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内心情感的抒发以及对远方亲人深切思念的表达,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在离别中的哀愁,更体现了他对家人的关怀和对人世间美好但又脆弱联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