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澜村畔俯秋澜,一色长天潦水寒。
素节深时来别馆,澹烟凝处露遥峦。
泛茱况复临重九,作记因之忆子安。
墙宇何须事雕峻,较于容膝已为宽。
秋澜村畔俯秋澜,一色长天潦水寒。
素节深时来别馆,澹烟凝处露遥峦。
泛茱况复临重九,作记因之忆子安。
墙宇何须事雕峻,较于容膝已为宽。
这首诗描绘了秋澜村畔的景色,以“秋澜”为主题,展现了秋天的辽阔与寒意。诗人通过“一色长天潦水寒”一句,将天空与水面的广阔与寒冷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秋的凄凉氛围。接下来,“素节深时来别馆,澹烟凝处露遥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别馆在淡烟中显得格外宁静,远处的山峦在露水的点缀下更加清晰,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
“泛茱况复临重九,作记因之忆子安”则提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诗人泛舟茱萸,不仅是为了庆祝节日,也是为了怀念友人子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最后,“墙宇何须事雕峻,较于容膝已为宽”则是对居住环境的感慨,认为居住的舒适并不在于豪华的装饰,简朴的居所已经足够宽广,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澜村畔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统节日和友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