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诗人例悯雨,日日朝回作苦语。
桃僵柳蹇过清明,修竹流泉无处所。
梅花庵主仙人哉,生绡一丈清风来。
眼明忽到青玉峡,海气酿出金银台。
识真好事者谁子,分宜官印模糊紫。
石田石师两勍敌,六百年来数人耳。
题诗倦倚灯烛红,星河入户天又风。
书生何事苦觅句,咒尔箨龙噀雨去。
古来诗人例悯雨,日日朝回作苦语。
桃僵柳蹇过清明,修竹流泉无处所。
梅花庵主仙人哉,生绡一丈清风来。
眼明忽到青玉峡,海气酿出金银台。
识真好事者谁子,分宜官印模糊紫。
石田石师两勍敌,六百年来数人耳。
题诗倦倚灯烛红,星河入户天又风。
书生何事苦觅句,咒尔箨龙噀雨去。
这首诗是清代翁同龢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庵主的竹石画卷,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赏。诗中首先提到古来诗人常以雨为题材,但梅花庵主的画作却别具一格,通过"生绡一丈清风来",展现出画面的生动与清新。接着,诗人运用"眼明忽到青玉峡,海气酿出金银台"的想象,将画面中的景致描绘得如仙境般瑰丽。
诗人对梅花庵主的技艺推崇备至,称其为"仙人",并提及"石田石师两勍敌",赞誉其在绘画领域的地位。同时,他还借"分宜官印模糊紫"暗指画家的高洁品格,以及"六百年来数人耳"的罕见才华。最后,诗人以"书生何事苦觅句,咒尔箨龙噀雨去"收尾,既表达了对画作的欣赏,也寓言般地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道人竹石画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画家卓越技艺的赞美。
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
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
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
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
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
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
石叶眉峰澹锁。更新人、脸霞双朵。
将近翻疑,欲前还怯,怜煞鬓娇钗亸。对面情无奈。
怪佯羞半晌,台身剔残银灺。忆得曾窥青琐。
或恐三生未果。
梦里凭肩,几回生受,难道今宵真个。试问伊知么。
但低垂无语,泪绡红涴。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