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歃血不濡齿,奚车辚辚临渭水。
一丸未及封函关,已复胡歌饮都市。
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
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
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
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
原头霜落黄芦乾,西风猎猎边亭寒。
从军之乐今有几,仲宣寄诗烦说似。
平凉歃血不濡齿,奚车辚辚临渭水。
一丸未及封函关,已复胡歌饮都市。
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
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
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
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
原头霜落黄芦乾,西风猎猎边亭寒。
从军之乐今有几,仲宣寄诗烦说似。
这首宋诗《有客自关外来颇道边亭暴露之苦时子止兄方趋原上予因感而有作》描绘了边塞战争的艰辛与士兵们的艰苦生活。首句“平凉歃血不濡齿”展现了战士们誓死的决心,即使歃血盟誓也不怕艰难。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奚车辚辚临渭水”和“一丸未及封函关”暗示了战争的紧迫和敌人的逼近。
诗人接着描述了战事的紧张,“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表明军队频繁调动,战事激烈。然而,“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揭示了战争的胶着状态,连将军的营帐都移到了野外。
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如“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展现了边塞的寒冷与荒凉,士兵们“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的困苦生活。最后两句“原头霜落黄芦乾,西风猎猎边亭寒”进一步强化了边地的严酷,以及诗人对从军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以边亭暴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古代诗人王粲(仲宣)诗歌风格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