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念奴娇·其三》。辛弃疾以登高吊古为引子,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自身境遇的感慨。"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描绘了词人登上高楼,却因所见所感而引发无尽的忧思。"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表达了对南京昔日繁华的怀念,以及眼前衰败景象的无奈。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通过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历史的沧桑。"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借景生情,船只远去,笛声悠扬,更添离别之感。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词人追忆东晋谢安的风流往事,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只能在棋局中消磨时光。"儿辈功名都付与",表达了对后代未能继承家业的失望。"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借酒浇愁,但美好的事物已难觅,无人共饮。
最后,"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以江上的狂风巨浪象征词人内心的激荡和国家的动荡不安,收束全词,意境悲壮。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沉思的豪放派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