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秋门上乌啼霜,羯奴晓登天子床。
江头老臣泪暗滴,万乘西去关山长。
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群羊。
当时不识颜平原,岂复知有张睢阳?
孤城落日百战后,瘦马食尾人裹疮。
男儿竟为忠义死,碧血满地嗟谁藏。
贺兰不斩上方剑,英雄有恨何时忘。
千年海上见祠庙,古苔丛木秋风荒。
摩挲画壁尘网里,勇气烨烨虬须张。
巫歌《大招》客酹酒,忠魂或能来故乡。
延秋门上乌啼霜,羯奴晓登天子床。
江头老臣泪暗滴,万乘西去关山长。
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群羊。
当时不识颜平原,岂复知有张睢阳?
孤城落日百战后,瘦马食尾人裹疮。
男儿竟为忠义死,碧血满地嗟谁藏。
贺兰不斩上方剑,英雄有恨何时忘。
千年海上见祠庙,古苔丛木秋风荒。
摩挲画壁尘网里,勇气烨烨虬须张。
巫歌《大招》客酹酒,忠魂或能来故乡。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谒张中丞庙》描绘了一幅历史悲剧的场景。首句“延秋门上乌啼霜”以乌鸦的啼声和霜降的清晨,渲染出一种凄凉而肃杀的气氛。接着,“羯奴晓登天子床”暗指外族入侵,皇帝受制,显示出局势的动荡不安。
“江头老臣泪暗滴,万乘西去关山长”表达了对国家衰败、君王远去的哀痛,以及老臣们的无奈与悲愤。“公卿相率作降虏”揭示了权臣的背叛,群臣如同羊群般无助。“当时不识颜平原,岂复知有张睢阳”借颜真卿和张巡两位忠臣的典故,表达对忠贞之士的敬仰。
“孤城落日百战后,瘦马食尾人裹疮”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以及英雄们的坚韧与牺牲。“男儿竟为忠义死,碧血满地嗟谁藏”直接赞美了为国捐躯的英勇,感叹英雄事迹无人铭记。
最后两句“贺兰不斩上方剑,英雄有恨何时忘”表达了对未能彻底铲除祸患的遗憾,以及对英雄遗志的深深怀念。结尾处“巫歌《大招》客酹酒,忠魂或能来故乡”,通过巫歌和祭酒,寄托了人们对忠魂的追思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英勇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历史反思的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