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庙》
《谒庙》全文
金 / 杨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阑。

渊源自古尊洙泗,祖述何人似孟韩。

竹简不随秦火冷,楷林空倚鲁城寒。

飘零踪迹千年后,无复东西老一箪。

(0)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杨奂所作的《谒庙》,主要描绘了诗人拜谒杏坛和奎文阁时的感慨,以及对儒家经典的敬仰与历史沧桑的反思。

首句“会见春风入杏坛”,以春风入杏坛的景象开篇,既写出季节变换,又暗寓圣贤教诲如春风般深入人心。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地,象征着儒家文化的传承。

次句“奎文阁上独凭阑”,诗人登高远望,独自倚栏,流露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思考,显示出他对学术研究的专注和对历史的敬畏。

第三句“渊源自古尊洙泗”,强调儒家思想源远流长,洙泗指洙水和泗水,孔子曾在此设教,此处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尊崇。

第四句“祖述何人似孟韩”,孟韩指的是孟子和韩愈,他们都是儒家的重要传人,诗人以此询问后世谁能像他们那样承继并发扬儒学。

第五、六句“竹简不随秦火冷,楷林空倚鲁城寒”,通过“秦火”和“鲁城寒”两个意象,暗示历史变迁中,儒家典籍虽历经劫难但依然流传,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坚韧。

最后一句“飘零踪迹千年后,无复东西老一箪”,诗人感叹自己的踪迹在千年之后显得微不足道,但对儒家精神的追求如同老者持守一箪食,始终不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杨奂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杨奂

杨奂
朝代:金   字:焕然   籍贯:乾州奉天

杨奂,又名知章,字焕然,乾州奉天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猜你喜欢

赠第二人石察判

策冠诸儒已奏闻,不妨居次避平津。

坐看万石门阑大,转觉朋山气象新。

黄卷更穷稽古力,青云莫负致君身。

试观忠献堂中像,亦是当时第二人。

(0)

二山亭

连年行役厌间关,踏遍千山见二山。

欲识泉南山面目,群山总在一亭间。

(0)

薛士昭主管母夫人加封送酒为寿薛有诗谢次韵以酬

庆事公家奕世传,生封锦告出甘泉。

荣亲行有千钟禄,为寿惭无百斛船。

喜气在颜窥贵客,清风满枕扇高眠。

朝廷指日先封薛,归侍萱堂冕有蝉。

(0)

吴明可自当涂以诗见寄因次其韵·其二

梦到江南咏采蘋,眼中时事一番新。

在官未几发就种,语别又成肠转轮。

老境衣冠宜挂壁,祠宫香火谩颐神。

吴公治行今第一,也问君王欲乞身。

(0)

过孺人挽词·其一

扁舟昔访戴逵居,早识奇儿骨相殊。

不是剡溪能蕴秀,祇应蚌腹解生珠。

家从机断知为学,身自鸡鸣起奉姑。

儒术登科有犹子,大书遗懿照龟趺。

(0)

送柑姚子才

少年怀橘献慈亲,今见黄柑泪满巾。

同舍故人堂有母,可能罗帕不分珍。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