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戍十年,拜爵苦不早。
蒙茸卷征衣,春风吹远道。
少妇倚高楼,王孙踏芳草。
秖恐见时颜,不似别时好。
辽海戍十年,拜爵苦不早。
蒙茸卷征衣,春风吹远道。
少妇倚高楼,王孙踏芳草。
秖恐见时颜,不似别时好。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边词十二首(其十二)》描绘了一位久戍边疆的士兵内心的感慨。诗中,他感叹自己在辽海边守卫了十年,才得以晋升爵位,显得时机太晚。他想象着春风吹过,自己的征衣蒙尘,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接下来,诗人通过想象家中少妇倚立高楼,思念远方的丈夫,以及王孙(贵族子弟)踏青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秖恐见时颜,不似别时好”,表达了他对归家后可能见到妻子容颜不再的担忧,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戍边士兵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生活与家庭情感的交织,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耀。
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
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
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
岁历还逾半,人生但可悲。
此身犹老健,随处且儿嬉。
累瓦初成塔,埋盆又作池。
惟应上庭树,不及髧髦时。
人间荣瘁固难穷,岁月推迁即老翁。
马骏初非凡眼识,源深终与大川通。
细思渭北希高价,终胜淮南诮发蒙。
莫学三山顽钝叟,一生空耗太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