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庭前丛菊》
《咏庭前丛菊》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寒英剪剪弄轻黄,百卉凋零见此芳。

天意也应怜晚节,秋光端不负重阳。

郊原惨淡风吹日,篱落萧条夜有霜。

输与陶翁能领略,南山在眼酒盈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庭前丛菊独自绽放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菊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首句“寒英剪剪弄轻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在寒冷中绽放的情景,黄色的花朵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嫩。接着,“百卉凋零见此芳”一句对比鲜明,强调了菊花在百花凋零之时依然绽放的独特魅力。

“天意也应怜晚节,秋光端不负重阳”表达了诗人对菊花晚节之美的欣赏和对秋日美景的珍惜。菊花在深秋时节盛开,仿佛是大自然对重阳节的一种特别馈赠,体现了菊花与季节的和谐之美。

“郊原惨淡风吹日,篱落萧条夜有霜”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景图,通过环境的描写衬托出菊花独立于世的孤高形象。尽管外界环境恶劣,菊花依旧傲然挺立,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输与陶翁能领略,南山在眼酒盈觞”则借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像陶渊明那样欣赏自然美景、享受生活的人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未能如陶翁般完全融入自然,但仍然心存向往,通过欣赏菊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庭前丛菊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坚韧,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山行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0)

咏死兔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0)

寓居开元精舍酬薛秀才见贻

知己萧条信陆沈,茂陵扶疾卧西林。

芰荷风起客堂静,松桂月高僧院深。

清露下时伤旅鬓,白云归处寄乡心。

怜君诗句犹相忆,题在空斋夜夜吟。

(0)

冬夜书怀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0)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五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

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当得然。

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

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

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

存亡贵贱付皇天。

(0)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