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杂言》
《山居杂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法和衣钵过南华,正叶传师萃一花。

胜地雾迷淮水石,望星人指楚天涯。

数千松倚西山老,七百僧悲去路赊。

一片苍苔涅槃石,至今缭绕白云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yán
sòng / wángānshí

guònánhuázhèngchuánshīcuìhuā

shènghuáishuǐshíwàngxīngrénzhǐchǔtiān

shùqiānsōng西shānlǎobǎisēngbēishē

piàncāngtáinièpánshízhìjīnliáoràobáiyúnzhē

翻译
身披法衣走过南华寺,继承师道如花朵绽放。
名胜之地雾气弥漫,淮水之石若隐若现,仰望星空的人指引着楚天边际。
数千棵古松倚靠西山,显得古老沧桑,七百僧人感叹离别之路漫长。
一块青苔覆盖的涅槃石,至今仍被白云环绕,静谧深远。
注释
萃一花:比喻继承和发扬师门精髓。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淮水石:淮河附近的石头,可能寓意自然景观。
楚天涯:楚国的边界,象征远方。
松倚西山:古老的松树生长在西山上。
去路赊:离别之路遥远或艰难。
涅槃石:佛教中象征生死涅槃的石头。
缭绕白云:云雾缭绕,增添神秘氛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静谧图景,透露出诗人对佛法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法和衣钵过南华"中,“法和”指的是佛法的传播与和合,而“衣钵”则是僧人的生活用品,这两者结合起来,象征着僧人在山中修行、传承佛法的情景。“正叶传师萃一花”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学知识或智慧的传递给予赞美之意,"一花"可能暗指某种高深莫测的佛理或是对心灵净化的一种比喻。

“胜地雾迷淮水石”描绘了一处山川与自然景观交融的壮丽画面,“望星人指楚天涯”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仰望星辰,寻找心灵寄托之所的情形。"数千松倚西山老"中,"西山"可能是指某一特定的山脉,而“数千松”则描绘出这片古老的松林给人以深远的历史感和宁静感。

“七百僧悲去路赊”表达了对于过去佛教盛世的怀念与悲凉,"一片苍苔涅槃石"中,“涅槃”源自佛教术语,意指达到最高层次的解脱和觉悟,而“苍苔”则是生长在古老遗迹上的青苔,这里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最后,“至今缭绕白云遮”则是一种对现在所处环境的描写,诗人感受到周遭环境被白云笼罩,宛如过去岁月仍在眼前。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元素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心灵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润州道中杂咏·其一蒜山

名以菁菁多泽蒜,谁称公瑾算曹公。

魏颠吴踬胥蕉鹿,依旧江山依旧风。

(0)

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八首·其三

陪臣贺节大宛朝,侍卫携来不惮遥。

便许随观都踊跃,无文径说践虹桥。

(0)

阅中河

汶水分南北,皇都转漕资。

酌中河性顺,利后圣谟垂。

已是阅三度,无能赞一辞。

守成吾所勉,靡不讵惟斯。

(0)

再题横云馆二绝句·其二

春风今日值晴明,俯揽春郊未试耕。

傍晚英英南岭蔚,地灵映带不孤名。

(0)

三题泉林行宫八景·其八红雨亭

春晓绯枝苞尚含,䟎程巡跸指江南。

漫言佳景成孤负,看到霏霏转不堪。

(0)

良乡行宫再叠旧韵·其四

翠华三度指东南,遮莫游情觉已酣。

豁赋省耕度河务,其他无欲孰窥探。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