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
亭午群峰正,空山万籁深。
鸟归迟暝色,云至改松阴。
不必寻僧语,萧条物外心。
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
亭午群峰正,空山万籁深。
鸟归迟暝色,云至改松阴。
不必寻僧语,萧条物外心。
这首诗描绘了灵谷寺松径的幽静与深远。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林深处的画卷。首句“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开篇即点明地点,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亭午群峰正,空山万籁深”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渲染,展现了正午时分群峰挺立、空山寂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鸟归迟暝色,云至改松阴”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傍晚时分,鸟儿归巢,云彩飘过,松树的影子随之变化,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不必寻僧语,萧条物外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即使不与僧人交谈,也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谷寺松径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客窗春梦破残更,骑从纷纷发县城。
霁色微茫兼曙色,角声呜咽杂鸡声。
漙漙湛露沾衣润,淡淡霏烟著树轻。
数里行来人迹少,远村灯火尚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