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青莲宇,百尺构云阙。
一径入松萝,山泉濯苔发。
石房弹玉琴,清响在林樾。
夜来沧海寒,梦绕波上月。
微吟白云篇,高兴了未辍。
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
远公青莲宇,百尺构云阙。
一径入松萝,山泉濯苔发。
石房弹玉琴,清响在林樾。
夜来沧海寒,梦绕波上月。
微吟白云篇,高兴了未辍。
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金鸡岩僧室》描绘了一幅禅意浓厚的山中僧舍景象。首句“远公青莲宇”以东晋高僧慧远的典故,暗示僧室的清净与超凡,"百尺构云阙"则形容其高耸入云,仿佛仙家之境。接下来的“一径入松萝,山泉濯苔发”描绘了通往僧室的小径穿行于松树和潺潺山泉之间,环境清幽,泉水洗涤着苔藓,增添了宁静的气息。
“石房弹玉琴,清响在林樾”通过想象僧人在石屋中弹奏玉琴,琴音在林间回荡,营造出空灵而悠扬的意境。夜晚,“夜来沧海寒,梦绕波上月”,僧人似乎沉浸在梦境中,感受到大海的寒意和月光下的波涛,心境深远。
最后两句“微吟白云篇,高兴了未辍”表达了僧人低声吟诵佛经或诗篇,内心的喜悦并未停止。然而,“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又揭示出他虽沉浸于诗文,但仍未能完全超越言语,达到无言的领悟境界,体现了禅宗对“悟道”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室的环境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寓含了深沉的禅意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宛陵佳客称瑰奇,早挟飞仙南海湄。
珠江穗石恣游览,下笔青天云雾披。
宝安狂生喜倾盖,邂逅相逢即相爱。
交欢宁复数平原,意气相将驱北海。
别来踪迹几经年,翘首东西路四千。
敬亭苍苍宛在目,相思两地隔风烟。
只今我作新安吏,宦邸过逢欢莫比。
高斋三月坐春风,门下横经愧豚子。
序入新秋爽气多,檐前佳色来松萝。
与君共作登高兴,白岳峰头闻浩歌。
白岳山中足幽趣,云窝每有仙人住。
餐霞跨鹤任逍遥,杖舄自来还自去。
人生富贵浮云尔,何用营营恋青紫。
栖霞一榻尽幽閒,与君且讲参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