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峰头紫翠连,琪花瑶草遍诸天。
铁桥雪霁寒梅瘦,石洞春明嫩柳眠。
仙去尚留双履在,鹤归赢得一书传。
侧身东望飞云顶,丹灶沙床梦亦牵。
四百峰头紫翠连,琪花瑶草遍诸天。
铁桥雪霁寒梅瘦,石洞春明嫩柳眠。
仙去尚留双履在,鹤归赢得一书传。
侧身东望飞云顶,丹灶沙床梦亦牵。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与仙气缭绕之感。首句“四百峰头紫翠连”,以“紫翠”二字生动地勾勒出山峦叠嶂、色彩斑斓的景象,展现出罗浮山的雄伟与壮丽。接着,“琪花瑶草遍诸天”一句,运用了神话般的语言,将山中生长的奇花异草比作仙境中的珍宝,增添了诗作的神秘与浪漫色彩。
“铁桥雪霁寒梅瘦,石洞春明嫩柳眠”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冬日雪后铁桥上寒梅的清瘦与春天石洞中嫩柳的柔美,展现了季节更替下的自然之美。同时,“瘦”与“眠”两个动词的运用,赋予景物以生命,使画面更加生动。
“仙去尚留双履在,鹤归赢得一书传”则表达了对仙人行迹的追忆与怀念。仙人虽已离去,但留下了足迹与传说,使得罗浮山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
最后,“侧身东望飞云顶,丹灶沙床梦亦牵”两句,诗人站在山顶,遥望东方,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憧憬。同时,梦境与现实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仙人传说的巧妙融入,营造了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恰则元宵,灿万灯、星球如昼。
春乍暖、化工未放,十分花柳。
和气并随灯夕至,一时钟作人间秀。
问烟霄、直上舌含香,文摛绣。
命世杰,调元手。
荆楚地,淹留欠。
看日边追诏,印垂金斗。
翠竹苍松身逾健,蛾儿雪竹论人如旧。
愿湘江、卷入玉壶中,为公寿。
得毛韩经学。
振祖风,挺挺凌烟勋业。
文章世为甲。
果妙龄秀发,荐膺衡鹗。
名登雁塔。
访梅仙,种河阳桃李,从兹两绾铜符,多少吏民欢洽。
庆惬。
归来整顿,松竹笑傲,武夷溪壑。
韶光恰匝。
清明过了旬浃。
喜当初度日。
称觞春酒,一饮红生双颊。
愿儿孙,世袭簪缨,代常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