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旬疲津梁,宵寒苦水宿。
回溆得晚霁,地暖见初绿。
支道杂泾荡,流乱无约束。
三吴汇两江,接源此其腹。
纤月出荇藻,明烟漾鸥鹜。
樵童喜山近,罾师识鱼伏。
古隐结廛阛,天游泯欣辱。
居人述旧事,冲流过南渎。
梁朽闸中断,高田烂肥谷。
篱门偃在地,鸡犬上蹲屋。
及今适坐卧,蔬布愿亦足。
闻言恻我心,掩篷失欢瞩。
露下觉衣冷,波光动残烛。
积旬疲津梁,宵寒苦水宿。
回溆得晚霁,地暖见初绿。
支道杂泾荡,流乱无约束。
三吴汇两江,接源此其腹。
纤月出荇藻,明烟漾鸥鹜。
樵童喜山近,罾师识鱼伏。
古隐结廛阛,天游泯欣辱。
居人述旧事,冲流过南渎。
梁朽闸中断,高田烂肥谷。
篱门偃在地,鸡犬上蹲屋。
及今适坐卧,蔬布愿亦足。
闻言恻我心,掩篷失欢瞩。
露下觉衣冷,波光动残烛。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积旬疲津梁,宵寒苦水宿”描绘了长时间舟行劳顿,夜晚在寒冷的水上住宿的疲惫景象。接着“回溆得晚霁,地暖见初绿”写出了经过一番曲折后,终于见到晚霞散去,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之景。
“支道杂泾荡,流乱无约束”描述了河流交错,水流自由奔腾的自然景观。“三吴汇两江,接源此其腹”则点明了这里作为三条主要河流交汇处的重要地理位置。
“纤月出荇藻,明烟漾鸥鹜”描绘了月光下,荇藻闪烁,烟雾缭绕,鸥鸟飞翔的宁静画面。“樵童喜山近,罾师识鱼伏”则展现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在山边玩耍,渔夫们感知到鱼群的动静。
“古隐结廛阛,天游泯欣辱”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都能保持平静。“居人述旧事,冲流过南渎”描绘了居民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勇敢地穿越湍急的水流。
“梁朽闸中断,高田烂肥谷”描述了桥梁损坏,水流中断,高地上肥沃的谷物被淹没的景象。“篱门偃在地,鸡犬上蹲屋”则描绘了篱笆倒在地上,鸡犬栖息在屋顶的荒凉情景。
“及今适坐卧,蔬布愿亦足”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希望能过上简单朴素的生活。“闻言恻我心,掩篷失欢瞩”则表达了听到这些情况后内心的悲悯之情,甚至忘记了欣赏美景的乐趣。
“露下觉衣冷,波光动残烛”最后以露水滴落,感觉衣物变冷,波光摇曳,烛光渐暗的画面收尾,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民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间疾苦的同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功名真定兔,赤手谁抟控。
十载武陵春,一饷扬州梦。
时穷非我独,万事付破瓮。
犹有夙昔心,耿耿满空洞。
豪气轻元龙,雄卞眇子贡。
梦池句逾劲,赌墅机屡中。
我来客东安,两载补缺空。
青山浩独媚,飞云倦孤送。
翩翩老令威,霜翮颇惊众。
怜我一客鸟,鸣和闹晴哢。
妙哉屠龙手,老去馀此弄。
三年逝相从,不为千金痛。
浮迹寄閒适,片语折喧鬨。
归鞭定何时,矫首蹑飞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