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住对北山阳,十亩皋田种稻粱。
粗饭浊醪随分足,焚香读易日偏长。
南山住对北山阳,十亩皋田种稻粱。
粗饭浊醪随分足,焚香读易日偏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南山之阳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淡泊宁静的田园气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画面。
首句“南山住对北山阳”,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以“南山”与“北山”相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自然景观。接着,“十亩皋田种稻粱”,描述了隐士拥有的一片农田,种植着稻谷和粮食作物,生活自给自足,朴实无华。
“粗饭浊醪随分足”,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不追求奢华,只满足于简单朴素的食物和酒水,这反映出他对物质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这里的“浊醪”指的是粗劣的酒,但即便如此,也能让人心满意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独特理解。
最后一句“焚香读易日偏长”,则揭示了隐士的精神追求。通过“焚香”这一仪式性的行为,表达了他对内心的净化和对道家经典《周易》的研读,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智慧的增长。而“日偏长”不仅说明了时间的悠长,也暗示了隐士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