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十二时行孝文》系列之一。通过“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这一开篇,诗人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富有的生活环境,暗示了孝顺的重要性。接下来,“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孝道。诗人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保持一颗慈爱之心,因为孝顺不仅能够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家庭的和谐,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朽的印记。
整首诗简洁明快,寓教于乐,通过日常生活的情景,强调了孝顺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一首道德教育的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诗句,白居易鼓励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实践孝道,让美德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共处。
家君昔驻城北隅,夜堂几醉迷归途。
是时慕古三琪树,弟也恭敬兄怡愉。
一见欣然动颜色,质类古人多自得。
二兄久矣跨鹤飞,故留难弟存矜式。
耒耜还山四十年,江城独到每凄然。
丈人与见已垂白,性行只今谁比肩。
忽道称觞四月二,寿比磻溪钓璜事。
自惭六十久毵然,始知五福康强冀。
凤毛庭下勤诗书,相烦执酳传芳誉。
太丘孝友应难得,城市何人表里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