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
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
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
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
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开篇“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写出了诗人登临绝顶之后,对于周遭群峰的眺望和对远方景色的感受,表现了一种宏大与辽阔的自然美。
接着“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进一步描绘了五台山的地理特征,以及它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这里的“雁门”指的是五台山的一处著名景观,而“地藏佛国即长安”则表达了一种宗教信仰之中的理想与寄托。
第三句“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如雨声和云的流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这也隐喻了佛法的深奥与无穷。
最后两句“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则描绘了一幅佛教仪式中的静谧画面,花瓣轻落于经台之上,钟声与梵音交织在一起,袈裟飘逸间弥漫着清幽的香气,这些都为诗人心中那片精神家园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庄严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有脚不踏渌波村,清境往往萦梦魂。
今年得请返旧隐,烟水顿洗双眸昏。
堂开鱼麦宛世外,略彴近接乐春园。
穿花时见孤鹤舞,倚石偶把残书温。
空亭林月散清影,祇疑海上升朝暾。
孤篁行药遵野岸,扁舟吹笛归衡门。
故人天末几怅望,得句难共伧父言。
沧浪琴僧期过我,西陂春熟开芳尊。